汗水順著前胸后背徑直流下,打濕的衣服又被體溫烘干,身處高溫的“烤”驗,卻毫不退縮……三伏天里,生于不同年代、從事不同職業的父親們,卻做出了同樣的選擇。8月8日是中國的父親節,邯鄲晚報聚焦高溫下的父親們,記錄這個夏天他們的付出和收獲,還有對兒女們的愛……
環衛工人李海田正在清洗路面
守護城市清潔的“老戰士”
37℃的高溫下,那件橘色的馬甲再一次被汗水浸濕。雖然穿著同樣的制服,但即便是從背影看去,也一眼就能認出他,一位堅守在環衛崗20多年的“老戰士”李海田。
“我是叢臺區城管局衛生一隊的環衛工人。”李海田自我介紹說。在烈日的照映下,李海田被曬得黝黑的皮膚還有些反光,而他樸實的笑容仿佛給炎熱的夏日送來一抹清涼。
其實,李海田是他所在衛生隊的負責人,本來在這高溫酷暑的時間段他不是必須要到一線來清掃的。“我和隊員們一樣就是普普通通的環衛工人,這么熱的天,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李海田邊說邊揮舞著手中的掃帚。今年已經69歲的他,絲毫不畏懼酷暑,干起清掃工作依然干勁十足。
據李海田介紹,環衛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分為清掃和保潔兩個時間段。而清掃工作相對繁重,如果是夏季,凌晨4點到早上6點以及中午12點半到下午2點,這兩個時間段為清掃時間。
“我們隊負責中華大街以西、果園路以北、浴新大街以東、北環路以南這一區域的環衛工作,屬于城鄉接合部位,垃圾產生量相對較多,需要有我這樣的男同志頂上。”李海田堅定地說。
也正因為此,本不用再進行一線清掃工作的他,卻在這個衛生區域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除了給大家分配好工作以外,哪個區域的工作量大,我就在哪兒干。除了能給大家分擔一些,我更希望在人們出行時,能夠感受到城市的清潔。”李海田如是說。
根據環衛工作要求,清掃時間過后,環衛工人還要繼續進行保潔工作,要求盡可能保證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每個時間段都能夠干凈整潔。所以上午的7點半到中午12點,下午2點到6點,也就是清掃過后的時間段內,環衛工人依然不能休息,要隨時在各衛生區域檢查并及時清理再次產生的垃圾。
“在保潔時間,環衛工人分成上午和下午兩個班。”李海田告訴記者。可作為衛生隊的負責人,他似乎成了全天上班,對他而言整個衛生區域都是他的責任所在。“我就在各個區域巡查,即便這個時候我回到家里,也還放心不下。”李海田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一天的工作完成下來,李海田的衣服始終是濕的,橘色的底襯,白色的云朵,讓他更像是我們這個城市最獨特的“景觀”。
“我有一個女兒,起初的時候孩子不太能理解我的工作,也為我的辛勞感到心疼,但這么多年來,我用我的堅持,讓女兒還有更多人重新認識了環衛工作,贏得了他們的支持與尊重……”說到這里,李海田的眼眶紅了,也許是天氣太過炎熱,也許是老人的內心太過炙熱。
李海田告訴記者,只要他的身體還允許,只要崗位還需要,他就不會放下手中的掃帚,離開他揮灑汗水的馬路。
工作中的程帥
隨叫隨到的“小管家”
“在外面待時間長了,衣服都能擰出水來。”以前很怕熱的程帥,現在好像已經習慣了每天汗如雨下的狀態。
2021年4月,復興區石化街道酒務樓村委會換屆選舉完成。1987年出生的程帥,被選為酒務樓村委會副主任,主要負責村中有關衛生、燃氣、飲用水、公租房廉租房等方面的工作。用他的話來說,只要和老百姓生活相關的,那都是他的事。穿上紅馬甲,騎上小電車,在37℃的高溫天氣里,穿梭在村中的大街小巷,是程帥的工作常態。
“這兒的垃圾得及時清理,這個地方得多放個垃圾桶……”盡管村里的這些街道,每天都要走上好幾趟,但他還是不厭其煩地檢查著。上午的太陽逐漸高懸,汗水順著前胸和后背往下淌,走在街上,不一會兒,程帥的衣服就已濕透。
衣服黏在身上,汗水時不時地順著額頭滴下,沒留神兒,汗珠滴進眼睛里,真是“蜇得慌”。摘掉眼鏡,還沒來得及擦拭,程帥的手機響了起來。“帥,俺家那個水表不知道咋了,上面不顯示了……”“好的張大爺,我一會兒就去你家啊,別急。”掛斷電話,程帥騎著車趕往村民家中。不用詢問家里的位置,他對于每戶村民的情況如數家珍。
“我們村現在常住人口大概有一千五百多人,以老年人居多。很多咱們年輕人覺得不算事的問題,他們不會弄,但是孩子住得又遠,有時候不能及時趕到。所以后來我干脆就把個人手機號告訴他們,有事給我打就行。”程帥坦言道,“如今,村民們一有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這是多大的信任,咱可不能辜負。”
“孩兒,大娘家這個燃氣灶不知道為啥今天打不著火……”“帥,家里馬桶好像堵了,你啥時候有空,來俺家里看看吧……”類似這樣的電話,程帥不知道一天要接多少個,但事事有回音,是他一直堅持的原則。
心里裝著大家,難免要辜負小家。為了方便工作,經常需要加班的程帥帶著媳婦兒子搬回了村中居住,但盡管這樣,因為工作忙碌,程帥每天和兒子相處的時間也十分有限。“走的時候孩子還在睡,晚上忙完回家,孩子已經睡了,忙起來有時候一天都碰不著面。”程帥告訴記者,而最讓他心酸的一幕發生在疫情期間,連續二十多天吃住在村委會的他,每天早上核酸檢測時,才能見一眼兒子。“這是大白叔叔。”當站在身前的年僅四歲的兒子對著自己說出這些話時,程帥心里說不出的心酸。
“對家里真是有虧欠,但那么多鄉里鄉親的事,都是大事,既然干了這個活,咱得干好不是?”程帥說,每天在村里轉轉,看著老百姓興沖沖地朝自己打招呼,他心里踏實。
如今,即將進入汛期,程帥和村干部們又開始24小時不間斷值班,處置隨時可能出現的險情。早上6點多,程帥又準時醒來,他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兒子,隨便扒拉兩口飯,騎上他的小電車,又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
送水中的江程
肩上扛著水 心里裝著家
8月5日下午3點多,短暫的雷雨反而讓武安的天氣變得更加悶熱,剛接到新的送水訂單,江程匆忙喝了口涼白開后便出發了。
今年29歲的江程在武安市富強街北頭經營著一家名為御滏霖的桶裝水配送店,日常所有的接單、送水服務都由他和兩個送水工負責,他既是老板也是員工。
同時,他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3歲,馬上上幼兒園。小兒子11個月,就快能站起來走路了。”說起孩子,江程的臉上總是掛著滿滿的笑意。“現在店里生意比較穩定,一天能送兩百多桶水。希望生意能再好一些,這樣,我就能給媳婦和孩子更好的生活。”
確認訂單、搬水上車、扛水上樓、做好記錄、確認訂單……一天的工作總是開啟著“循環模式”,這樣的流程對于江程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到達礦苑小區12號樓3單元后,江程利索地將三輪車停穩,轉身左手扶著桶把,右手扶著桶身,向上一使勁,便將一桶水扛在了自己的肩上,大步走進單元樓,有條不紊地換好水后,跟客戶道別。
這個過程用時十來分鐘,他扛著水桶上樓又下樓,在近40℃的天氣里,汗水濕透了全身。為了節省時間,讓客戶早點用上水,江程顧不上歇一歇,又急忙啟動三輪車趕往下一個目的地。
“天氣越熱,我們越忙。”江程告訴記者,“現在店里一個人平均一天要送近100桶水。”進入暑期用水高峰期后,他基本都是每天從早忙到晚。當記者問到這樣一天下來大概要走多少路時,江程笑了笑說,每天的微信運動都能排個前三名,至少有兩萬步。
因為工作的原因,江程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早上8點出門,經常是一天忙下來,在晚上8點左右才能回到家。他告訴記者,“門市是7點關門,停止送水。但很多居民下班晚,白天家里又沒人,所以有人這個點要水,也就都給送過去了。”
對于江程來說,每天結束工作回到家,守著孩子,吃著媳婦給做好的飯菜,是他最幸福的事情。“孩子是我媳婦照看著,我理解她帶孩子的不容易,她也能理解我工作上的不容易。但總歸是覺得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時間,這是沒辦法的事,我也只能抽時間多陪陪孩子和媳婦。”江程對記者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江程送水的地方,不少都是老舊小區,沒有電梯,需要他扛著水桶爬樓梯送上去。最近,市里有些路段在修路,三輪車也因此不能使用,需要他手提或者用拖板車拉著桶裝水去送水。
今年是江程從事送水工作的第5個年頭,他的體重從180斤變成了135斤。江程笑著說,“這種天氣下,時時刻刻都像在‘蒸桑拿’,衣服就沒干過。我們給別人開玩笑說送水的會‘脫水’,他們還不信。”
采訪結束時,江程向記者表示,他們都是為了生活奔波的人,前面有工作,后面有家人。既然從事了這一行業,就要干一行愛一行,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也會抽出時間去陪家人,將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同步經營好。
工作中的程遠鵬
300分的爸爸
“作為父親,我只能給自己打60分。”認為自己剛好及格的這位父親是邯鄲市城管執法局排水管理處新區污水處理廠副廠長程遠鵬。
“我們污水廠的主要工作是污水處理和城市防汛……”談起工作來,程遠鵬滔滔不絕。作為一線工作人員,疫情期間他在廠里堅守了一個多月,而汛期經常備汛的工作也已是家常便飯,時常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
每年夏季,都是程遠鵬最忙碌的日子。作為防汛人員,手機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是他工作的常態。以“雨”為令,聞“汛”而動,一遇到下雨天氣,不管身處何時何地,他都要迅速投入到防汛排水工作中去,以保障群眾的出行安全。
“一到這會兒,我們單位所有人的年假、事假都會取消,天氣預報有雨了,我們就得留守在單位。”程遠鵬告訴記者,每年的7、8月份是主汛期,而這也正是孩子們放暑假的時間,但工作十多年以來,他很少能帶孩子出去游玩,答應帶孩子去漂流的愿望也一直沒能實現,這讓他很是愧疚。
生活中的程遠鵬是一位慈父。他說,“一有時間我就會回到家里給孩子們輔導作業,做一頓家常飯,平時也會盡力滿足孩子們的小愿望。”孩子們在收到爸爸的愛后也會給予他正向的反饋,比如夸爸爸做的飯更好吃些,在父親節時女兒還會給他做小手工作為節日禮物……這些日常的小舉動深深地溫暖著他。
對于“父親”這個角色,程遠鵬認為在養育兒女的這條路上最重要的是責任。“首先‘養’是要將他們平平安安地撫養長大;其次‘育’就是要教育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平時也會將單位里的見聞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了解到這群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防汛人員的事跡。現在孩子們對于防汛的工作也了解了很多,有一次女兒笑笑走在路上,看到寫著‘城管、排水、防汛’六個大字的黃色雨傘后,就指著傘說:‘爸爸,這是您單位的叔叔在工作。’因為防汛人員在雨天工作時一般都會攜帶這種黃色的雨傘,女兒雖然不認識工作人員,但一看到黃傘就知道是和我一樣都是防汛人員,她很驕傲的。”程遠鵬說道。
對于忙碌的爸爸,孩子們也都比較理解。在汛期時,程遠鵬的值班會比較頻繁,孩子們還會記得爸爸的值班時間,雖然想要爸爸更多時間的陪伴,但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孩子們也會比較理解。
“我給爸爸打300分!”雖然程遠鵬只給自己打了及格分,但5歲的兒子小溥給他打了300分,并表示長大了也要像爸爸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這個高分著實令程遠鵬驚喜。
當記者問及對孩子的未來有何期許時,程遠鵬望向窗外,思考了許久緩緩說道:“對孩子的期望首先肯定是越優秀越好,但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平安健康地長大,也希望以后有時間能多陪陪孩子,有機會多帶孩子出去玩。”
程遠鵬那把黃色的傘,撐起的不只是他的“小家”,還有更多人的“大家”。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武悅 薛雅蘭 王曉龍 實習生 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