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彥慶,可能有人不認識,但提起石嶺工業,很多人都知道,王彥慶正是這個企業的“掌舵人”。
40多年來,他發揚老區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艱苦奮斗精神,把企業從一個作坊式加工廠,發展到擁有10家子公司、職工2000余人,集采礦、選煤、洗煤、焦化、煤化、冶金建材、新型保溫材料、納米碳酸鈣、燃氣生產供應等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企業納稅也由最初的幾百、幾千元,發展到幾千萬、上億元。
從小作坊主到大董事長,涉縣石嶺工業集團董事長王彥慶一直在為涉縣這個“家”服務,用他的真情在守護。
誠信立天下 精品贏未來
講誠信重質量是王彥慶干企業堅持的原則。他深知,經營者的誠信意識有多強,企業的產品舞臺就會有多大。
1988年,他東拼西湊,在涉縣井店鎮建了個土燒結小廠,并明確提出“要以誠信贏天下”的經營理念。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土燒結小廠逐漸步入正軌,涉縣石嶺工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并不斷發展壯大。
擁有50萬噸鐵礦山一座、20萬噸鐵精粉選礦廠、年產120萬噸的洗精煤廠、年產60萬噸的焦化廠、60萬噸環保型水泥超細粉廠,建成年產20萬噸納米碳酸鈣項目,成功并購涉縣順通燃氣有限公司,啟動“河北鑫森冶金建材有限公司焦化產能整合”項目……
企業做大做強,管理是關鍵。去世博會、上清華大學……王彥慶抓住每一個學習機會,就連到外地出差,都要深入當地知名企業參觀,學習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
多年來,王彥慶始終堅持科技領先、人才為本、誠信贏天下的經營理念,通過嚴抓安全環保、細抓經營、實抓人才、精抓管理、深化改革,逐步實現了企業跨越式發展,使企業成為涉縣重點骨干民營企業,連續8年被涉縣縣委、縣政府評為“利稅大戶”,先后榮獲“四改一提高”優秀企業、實績突出企業、河北省創建誠信企業先進單位、“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躋身于河北500強。王彥慶先后獲得邯鄲市勞動模范、河北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
不忘桑梓情 捐贈報鄉恩
在做好自己事業的同時,他不忘養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更沒有忘記那些家鄉人。
生于井店三街村,長于井店三街村,還當過幾年村黨支部書記,三街村各家各戶啥情況,他門清,誰家有困難,他主動伸出援手;誰家婚喪嫁娶,他義務出車,免費供煤。村內道路毀壞,他義務維修;2013年,他還投資140萬元,為本村修建了設施齊全、面積8000平方米的殯儀館。
扶危濟困、捐資助教、抗洪救災、愛國擁軍……這些年,他一直默默地關注著涉縣這個“家”,哪里有需要,他的愛心捐贈就會出現在哪里。
井店鎮道馬溝村,曾經是個貧困偏僻的自然村,自1992年起,他主動承擔這個村的飲水及用電,目前,已累計支出200萬元;井店鎮修路捐款10萬元;先后為涉縣消防中隊、涉縣民兵訓練基地、涉縣武裝部等捐款9萬元;1996年和2016年涉縣遭遇洪水災害,向王金莊、城關鎮、關防鄉等地捐款25萬余元;捐資助教,捐款捐物約50余萬元;資助20名貧困大學生,直至他們大學畢業;疫情防控期間,向涉縣慈善協會、涉縣紅十字會捐款55萬元……
揚文化之帆 富精神之旅
為活躍員工業余生活,營造和諧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涉縣石嶺工業集團工會深入推進“職工之家”建設,建立圖書閱覽室、書畫室、活動室……全力為職工打造“家”文化。
在建設“職工之家”的同時,他的心里還惦記著涉縣的父老鄉親。和涉縣電視臺一起創辦了為期十年的百露珍戲苑欄目,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登上舞臺,展示風采;投資100多萬元創辦了“涉縣藝園上黨落子劇團”,每年下鄉演出多達500余場,豐富了涉縣群眾的文化生活。
為傳播武術文化,推動中華武術發展,2013年6月,在涉縣文廣新局、公安局和體育局等部門支持下,出資舉辦了“武林風六國拳王爭霸賽”,盛況空前。
歷屆女媧文化節,他都會送上模特秀、旗袍秀等精彩的文藝節目。
為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在他的精心策劃和組織資助下,戲曲愛好者李瑞華歷時一年創作完成了《八路軍的母親》一劇。后經涉縣藝園上黨落子劇團組織編排,正式搬上了舞臺。該劇深刻反映了抗戰時期以李才清為代表的太行兒女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豪情壯志和英雄氣概,是一部傳承老區精神,弘揚紅色文化的精品力作。
2021年,河北省旅發大會在涉縣召開,他投資400萬元用于紅色記憶小鎮擴建,并投資10萬元承攬了當時8個景點的觀摩項目。
口袋鼓起來,精神富起來。如今,清漳之韻模特隊、龍井文化藝術團、新時代文化藝術團、河南店文化藝術團等,成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倡樹社會文明新風的骨干力量,在鄉村文化建設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佘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