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糧生產關鍵時期,邯鄲市各地的農業農村部門制定高溫熱害、玉米抗高溫干旱等技術指導意見,派出包片聯系指導工作組、專家指導組、科技小分隊等,動員基層農技人員扎根一線,全力抓好秋糧穩增產工作。
“種玉米過程中最怕出現根系少、不結穗、結穗率不高、導致產量下降等問題。今年,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我試種了15畝抗旱玉米。”成安縣道東堡鎮西南莊村村民趙志說,這些經過拌種操作的玉米,其根系粗壯,抗旱、抗病、抗逆風,生長強勁。目前,他的玉米已經采收過半,效益比預想的要好,預計平均每畝產量在800公斤以上。他過去種的玉米畝產也就500公斤左右,
“按照一畝地種子費30元,施肥200元,播種和收割大概100多元,刨去各種補貼,種一茬玉米,每畝地收入超過2000元。如果再加上小麥收入,他今年光種地就能給家里增收6萬多元。今年的玉米豐產又豐收,這多虧了農技專家帶來的好技術。”顆粒歸倉,盤點收獲,趙志充滿了對農技人員的感激之情。
“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的拌種技術能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抗倒伏等能力,讓莊稼豐收有保障。”邯鄲市農技人員劉衛昌介紹,下一步,他將把這項抗旱拌種技術推廣到更多的糧食產區。
據了解,近年來,邯鄲市還積極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通過開展農業科技入戶活動,安排技術小組對各分包鄉鎮的農業問題進行指導,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確保先進農業技術全面普及,提高種糧可以含量,確保秋收應收盡收、顆粒歸倉,秋播應播盡播、種足種好。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劉昆 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