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中原 > 正文

國家與地方治理研究課題組領導赴山西運城調研

來源:中原新聞網發布時間:2023-03-15 16:57:31

  中原新聞網運城訊(史習武 陳希 岳敏丹)為了發掘、弘揚黃河文明和偉大的中華文化,弘揚偉大的中國精神,國家與地方治理研究課題組組建了“根親文化研究課題組”“文化自信提升研究課題組”和“關公文化研究課題組”。為對黃河文明的源頭、中華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姓氏宗親文化的誕生地進行考察和調研,對三個課題組的前期準備工作進行驗收,國家與地方治理研究課題組領導赴山西運城考察、調研。

  3月10日上午,國家與地方治理研究課題組領導到達目的地后即進入實地調研考察。三大課題組(籌)組長陳自立老師、課題學科帶頭人黨忠義老師等陪同調研。第一站去了池神廟、鹽湖區鹽文化博物館。池神廟位于鹽湖區南城區,這里是我國最古老的鹽池之一,是中國鹽文化的源頭。炎、黃帝時期,夙沙氏就在此為炎、黃煮鹽。“夙沙氏煮海,謂之‘鹽宗’,尊之也。為紀念‘鹽宗’,唐大歷十二年建池神廟。

  第二站是運城舜帝陵。舜帝陵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的鳴條崗,是中華民族“五帝”之一舜帝的陵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舜帝陵冢啟于禹時,陵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景區內建造早、規模大,最具影響力的文物古跡。其本身蘊涵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建筑工藝等文化內涵,亦十分豐厚,彌足珍貴。

  離開舜帝陵,直奔設在運城學院的“黃河文化生態研究院”。“黃河文化生態研究院”是山西省五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有著雄厚的人文社科研究實力,之前做了大量的黃河文化研究,具備的研學基地所需條件。

  3月11日上午,考察組一行抵達解州關帝廟。關公是漢民族所崇尚的英雄,其忠義精神為歷代統治階層所推崇,誠信精神被商界奉為經商信條,禮、義、仁、智被儒家尊為人倫典范,勇武為平民所敬仰。歷經歷代頂禮膜拜,由候而王、而帝、而君、而圣,終演變為威震華夏的武圣。解州關帝廟作為傳統道德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對于宣傳和規范封建后期社會的道德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關公文化以“忠、義、仁、勇”為核心,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崇拜,它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融合了儒釋道的倫理道德精神,有著鮮明的民族性。關公文化的忠義、誠信精神,成為增加社會穩定的基石。

  調研組一行抵達蒲津渡遺址的唐開元鐵牛館。開元鐵牛是唐代珍貴的歷史文物,為研究唐代冶金鑄造技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為研究各民族服飾、唐代民族政策等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調研組一行抵達久負盛名的西侯度遺址。西侯度遺址是243萬年以前的更新世早期文化,這個人類最早打制石器、用火烤食的文化遺址,是黃河文明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石器的打制和火的利用,使人和動物出現了明顯的區別。手的專門化意味著工具的出現,當遠古人類開始制造最原始的工具,集體進行勞動的時候,原始的人類社會便逐漸形成;用火烤食結束了茹毛飲血,邁開了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步履,人類文明的曙光開始顯現。

  調研組一行來到了位于風陵渡口鳳凰山的女媧陵、女媧祠遺跡。“女媧,風姓,風陵即女媧之墓。”。女媧是我國最早有名有姓的始祖,有許多功德無量的發明創造,特別是女媧置婚姻,發明姓氏,成為萬姓之宗。姓氏宗親延續了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她的萬世之功受到了華夏子孫世世代代的傳播和頌揚。

  緊接著考察了位于黃河、渭河、洛河交匯處、華山之陰、首山之陽間鳳凰山上的伏羲廟、伏羲畫卦臺遺跡。八卦的誕生開啟了人類文明新紀元,為后世萬代的社會發展、文明進步提供了科學理論基礎。

  從伏羲畫卦臺下來,考察了軒轅黃帝部落聯盟首都的遺址。六百多畝的遠古城廓,兩公里的遠古城墻遺跡,以及城墻北六百米處的風后墓遺跡、黃城以東兩千米處的仰韶文化遺址西王遺址,都佐證了這里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帝王都城。炎黃部落合并,相互通婚,共同生活,繁衍了一個偉大的民族。這里是炎黃子孫的搖籃。

  離開黃帝都城,調研組一行去了芮城永樂宮。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位于山西運城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因故址在永樂鎮而命名,保存了四座巧奪天工的元代木結構建筑,最為精彩的是繪制于殿內1000平米的元代壁畫。

  永樂宮就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以精美絕倫的壁畫藝術、富麗堂皇的宮廷建筑、舉世矚目的搬遷工程,以及獨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享譽華夏、名揚四海。

  3月12日上午,考察組在萬榮后土祠瞻仰了后土圣母。后土是中國民間廣泛信仰的神祗,總司土地之神。后土祠是一座中華大地上最為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廟。軒轅黃帝曾祀地祗掃地為壇于脽上,漢代之后,每三年皇帝都要來這里舉行一次大祀。漢武帝劉徹時,擴建汾陰后土祠,定為國家祠廟。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賦《秋風辭》。

  在稷王山下,調研組詳細考察了中國農業始祖司稷的廟宇。帝堯封司稷棄于邰,周始祖棄在此教民稼穡,是中國農耕文明的主要發祥地。

  黃河文明是凝聚在母親河畔的歷史沉淀產生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黃河文明的傳承不僅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延續,是全世界唯一延續至今的人類文明。黃河文明發端于大河之東,兩百多萬年以來脈絡清晰,綿延未斷,遺跡遍布。僅運城境內就有文物遺跡、遺址1600余處,國保文物102處、省保文物67處,是全國文物遺跡最為密集的地方。在中華人類生息繁衍、黃河文明進步發展的過程中,大河之東留下了遠古祖宗一串串從蠻荒走向文明的足跡,留下了星羅棋布的上古文化遺跡、遺址。一部河東史既是一部浩瀚的中國上古史,河東的文化即古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的古中國文化的確需要進一步發掘和弘揚,期待課題組的同志們能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挑起歷史賦予的重任,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文化強國夢做出貢獻。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午夜三级中文在线 | 午夜福利观看视频1色小妹 天天躁久久躁中文字字幕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一区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在线观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