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洪新/口述記者王浩/整理
時間:12月13日
地點:安陽市關工委
鄧洪新,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熱心本職工作,見證了安陽市關工委35年的光輝發展歷程。
“進入會場和走出會場時,600多名少先隊員手拿鮮花,和600多名老干部手挽著手。”12月13日,說起35年前安陽市關心下一代協會成立大會召開的情形,鄧洪新仍然激動不已。
1984年3月18日注定要寫進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史冊。這一天,安陽市關心下一代協會成立大會隆重召開。安陽市成立了全國首個關心下一代組織,成為當時的一大創舉。它開辟了老同志發揮余熱、老有所為的嶄新舞臺。
市關協的成立猶如星星之火,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勢。1985年,河南省關心下一代協會成立;1990年,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1990年10月28日,中國關工委在安陽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全國第一次經驗交流會;1994年,安陽舉辦關協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同時成立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星火發源,耕耘不斷。安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關工委組織的發源地。1998年,市委批轉了《市關工委在農村開展創建、評選“關心下一代先進村”活動的意見》,創先爭優活動在鄉、村關工委之間展開。內黃縣中召鄉把后進青少年轉化、青年農民技術交流、尊老敬老等評比條件細化落實到人,定期自我檢查、自我評比,人人爭先進;安陽縣黃口村關工委堅持每年開好青年座談會、青年黨員團員種田經驗交流會、敬老好兒媳評比會,細微之處彰顯榜樣力量……
2000年,市關工委、市民政局共同下發了《關于在社區建立關工委組織的通知》,對社區建立關工委組織提出了明確要求。2004年,市關工委聯合團市委啟動了安陽市“薪火相傳、紅色燎原”活動,進一步深化、細化了工作,把“五老”吸納到法律援助服務團、電子網絡監督團等“十團”中來。“五老十團”的成立,形成了一團一品牌、一團一特色的嶄新工作局面,創新了又一種關心下一代的組織形式。
近年,市關工委結合青少年實際,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關心下一代工作處處開花、碩果累累。安陽縣關工委把學習紅旗渠精神和躍進渠精神融為一體,著力用家鄉的精神瑰寶教育引領青少年;殷都區關工委廣泛開展“紅旗渠精神·殷商文化校園行”活動,并大力開展“法制教育進校園”活動,有效提高了青少年的法紀觀念和遵紀守法意識。
自2016年以來,市關工委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安陽日報社小記者中心聯合在“六一”兒童節、國家憲法日開展“小記者進法院”教育活動,組織學生走進法院。今年,市關工委推薦紅旗渠紀念館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聯合中國文字博物館、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巴蜀畫派促進會、市文聯舉辦了迎“七一”“不忘初心、堅定信念”主題畫展暨馬光劍先生《信念》主題美術作品展。市關工委還與安陽師院聯合舉辦“不忘初心、堅守信念”慶“七一”音樂會,并在市第六中學、市實驗中學開展紅色宣講,激勵和鼓舞在校師生。
此外,市關工委還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老少同”活動,老干部與青少年同臺演出,老戰士胸前的獎章閃耀光芒,孩子們的紅領巾鮮艷奪目。在“老少同游”“老少同學”活動中,“喜看漳河新面貌”、“漫游家鄉新建筑”、電子技術和繪畫、攝影、書法等夏令營,不但讓孩子們感受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而且在活動中增長了科學文化知識,在娛樂中鍛煉了觀察、思維、創造和表達能力。
時至今日,市關工委已經走過了35個春秋。35年來,安陽市各級關心下一代組織不斷健全,隊伍不斷壯大,工作領域不斷拓展,活動方式不斷創新。35年來,市關工委以將青少年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崇高目標,進一步探索培養教育青少年的新路子,為培養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奮發努力、與時俱進,推動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未來,這支隊伍將在新時代關心下一代道路上懷揣希望,創造更多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