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在分揀西紅柿(李 賢 攝)
□記者 劉劍昆 通訊員 李賢
一排排西紅柿藤整齊有序地排列著,一個個火紅的“小燈籠”掛在枝頭。大棚里散發著濃郁的果香,工人們穿梭其中,有的在采摘,有的在擺筐,有的在抬箱,忙得不亦樂乎。這是記者一行12月17日在林州市茶店鎮茶店村的西紅柿大棚里看到的場景。
大棚的主人名叫劉東禮,大家都喊他“甜瓜老劉”,他的故事已經多次登上《安陽日報》。2018年,劉東禮從北京退休后,和愛人一起來到林州市茶店鎮,投資70多萬元建設了14個甜瓜大棚。去年夏天,2公頃的甜瓜到了收獲的季節,老劉的博陽9號、羊角蜜、中華綠冠三個品種的甜瓜喜獲豐收,火熱上市!
甜瓜豐收后,種甜瓜的老劉也不閑著,冬季又種上了西紅柿。老劉的西紅柿品種有博美3號、博美7號、金鵬218等,這些西紅柿個大汁多,令人垂涎欲滴。“這里的西紅柿苗全部使用了農家肥,沒有噴灑農藥,安全放心,不用洗就能吃。”老劉一邊介紹一邊摘下西紅柿讓記者品嘗。據悉,因為今年天氣較旱,西紅柿產量較去年有所減少,但畝產也達到了3000公斤。現在西紅柿的批發價為每公斤3元到3.6元,除去各項費用,每畝效益5000余元,收入很可觀。
說起自己的銷路,老劉樂呵呵地說,因為地里用的都是農家肥,安全、綠色,所以西紅柿的銷路很好。老劉把這樣的菜園稱為“綠色家園”。目前,他的“綠色家園”商戶群人數已有460余人,原來要甜瓜的商戶也介紹了很多商戶過來,現在每天的西紅柿供不應求。很多商戶等在田間地頭,西紅柿一摘下來就裝車拉走了。老劉剛從北京回來,向北京大興發超市、新發地批發市場送了3500余公斤西紅柿。現在,摘西紅柿、送西紅柿已經成為老劉的日常生活。
劉蘭葉是茶店鎮后子崗村村民,自老劉的大棚建成后,就一直在老劉這里幫忙。她說:“在老劉這里工作,除了能有一份收入外,我們還學了不少技術,以后我們都能建大棚。”像劉蘭葉一樣在這里工作的人還有很多,忙的時候每天都有30多人。老劉的大棚還吸收了當地很多貧困戶,成為茶店鎮產業扶貧基地。基地讓貧困戶在家門口當起了產業工人,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老劉的大棚西紅柿陸續收了一個多月,還能再收十幾天。老劉說,以前在北京工作時就一直向往這種田園生活,現在和愛人一起,又當老板又當工人,每天的生活既充實又快樂。這幾天,老劉已經開始準備西紅柿拉秧后土地的整理工作。春節前后,甜瓜苗就可以栽種了。老劉的甜瓜事業又將開啟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