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貴偉
3月23日上午,在馬上鄉(xiāng)李石村的大棚內,69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雪林正在查看娃娃菜的長勢。“農歷正月初六我就種上了娃娃菜,再有半個月這些菜就能上市了,隨后就種豆角。黨和政府給了我5000元到戶增收資金,幫我建起了兩畝大棚,這兩畝大棚一年能收入2萬多元。我還種著露地菜,一畝露地菜能收入3000多元。比起從前,俺的收入確實增加了。”劉雪林笑著說。
劉雪林介紹,以前,他一年種一季花生,在扶貧干部的指導下,他開始種植大棚蔬菜和露地菜。劉雪林扳著手指算起種大棚蔬菜和露地菜的收益差別:“原來一年種一季花生,一畝花生收入一千多元。現在種大棚蔬菜和露地菜,露地菜一年能種兩季,一畝露地菜一年能收入3000多元,大棚最少能種兩季蔬菜,一畝能收入1萬多元。現在我們家脫貧了,收入越來越高,家里各方面都很好!”劉雪林除了種了大棚娃娃菜外,還種了露地洋蔥、大白菜、蘿卜等。
貧困戶李德林的大棚里種的是大白菜,再有20天也可以上市了。“我這個大棚有3畝,也是政府幫我建起來的。通過種植大棚蔬菜和露地菜,我們家脫貧了,日子越過越好了!”李德林蹲在大棚里看著綠油油的大白菜笑著說。
馬上鄉(xiāng)李石村黨支部書記劉關社介紹,該村建設大棚蔬菜20多公頃,以種植娃娃菜、大白菜、西紅柿等經濟作物為主,種植大棚蔬菜的收入約是種植普通露地蔬菜收入的2倍。該村種植露地蔬菜約106公頃,品種以娃娃菜、大白菜、白蘿卜、胡蘿卜等經濟作物為主。種植露地蔬菜的收入約是種植普通農作物收入的2倍。
馬上鄉(xiāng)李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永賓正在積極謀劃李石村的產業(yè)發(fā)展項目:“我們希望通過‘互聯(lián)網+合作社’模式,讓李石村的蔬菜賣出好價錢。我們近期與某電商安陽分公司已經洽談多次,準備簽訂蔬菜供銷合同,采用‘互聯(lián)網+新零售+社區(qū)營銷+共享’模式,省去中間經銷商環(huán)節(jié),既讓村民的蔬菜賣出好價錢,又讓消費者買到價格便宜的優(yōu)質蔬菜。此外,我們還計劃引進服裝加工項目,使本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yè),切實提高村民的收入,目前,該項目已達成初步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