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保臣(左二)與李志一起調解民間糾紛
□記者 王慶華 文/圖
“昨天剛在呂村法庭調解一起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案,涉及3個鄉鎮的十幾位農民工很快就能拿到工資啦!”3月31日下午,楚保臣欣慰地對記者說。
隨著安陽市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近日,楚保臣和他的搭檔李志又在安陽縣人民法院人大代表工作室“上崗”了。他們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身份優勢,參與調解民間糾紛,疏導群眾情緒,每年調解各類糾紛300多起,使大量案件在訴前得到妥善解決,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社會矛盾的發生。
楚保臣在安陽市人大系統是個“名人”,已連任五屆市、縣人大代表和縣人大常委會委員。多年來,他把履職工作做到了“全天候”,在自家門前亮出“人大代表”的牌子。群眾有啥難處,只要找他,老楚就是跑斷腿、磨破嘴,也要幫群眾解決困難,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為民情懷,努力當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楚保臣一天都沒有閑著。農歷正月初二,他把請戰書發到了市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和縣人大常委會委員微信群里:“在防控期間,如果有需要,請通知,隨叫隨到。楚保臣。”
不用任何人安排,老楚心急火燎,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第一時間向各級部門報到,立即投入疫情防控一線忙了起來。
“武鎮長,咱鎮上有需要我的地方,一天24小時隨時聽命。”
“宋書記,永和東街、永和西街、永和北街3個村的道路相互交叉,是咱鎮人口流動較大的地方,我準備召集3個村的黨支部書記一起商量永和鎮檢查卡點設置、村內消殺以及各村的職責分工,確保永和鎮萬無一失。同時,我自愿和永和東街村‘兩委’干部一起在檢查卡點值班,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馮主任,我想制作一塊‘人大代表’的牌子或者佩戴代表證執勤可以嗎?這樣可以讓有需要的人第一時間找到人大代表,也可以起到監督作用。”
…………
一條條請戰信息,一個個請示匯報,身在基層的“楚代表”將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臉戴口罩、臂戴袖章、手持喇叭、胸前戴著鮮紅的人大代表證件,楚保臣走街串巷,張貼通告,宣傳黨的政策和防疫知識,到貧困家庭中了解情況,在卡點為過往行人測量體溫。年逾花甲的他還經常與省人大代表陳春香一起為過往車輛消毒。
“老楚,今天怎么回來這么晚?面條湯都熱了兩次又涼了。”楚保臣的老伴兒一邊嘮叨一邊給他拍打頭上、身上的雪。老楚搓著幾乎沒有知覺的雙手說:“不是給你說早點睡,不要等我嘛,今天天氣不好,我就在卡點多待了一會兒,回來時又去其他卡點看了看,雖然天氣很冷,但值班人員都在崗。”這時,墻上的鐘表已指向夜里1時36分。
為了村民的安危,楚保臣不怕得罪人,不怕落罵名,多次勸阻聚眾打牌。看見村里的老年人聚眾聊天,他好說歹說讓大家解散回家,避免病毒傳播。
老楚身在農村,收入不高,面對防控物資緊缺狀況,他除自己捐款外,還發動兒女和身邊朋友以及本鎮的各級人大代表捐款捐物。在他的組織下,李保慶捐款1萬元,郭四新捐款1萬元,賀香臣捐款1.5萬元,裴和平捐款2萬元和200箱方便面,陳春香捐款100元……
復工復產以來,楚保臣聽說轄區安陽廣源能源生物質能熱電有限公司有七八位外地返崗員工缺乏隔離場所時,積極協調解決了隔離人員食宿問題,還和李志一起到該企業回訪調研,幫助企業共渡難關。
沖鋒在前、無私奉獻,勇挑重擔、不怕犧牲,在這個被疫情籠罩的春天里,基層代表楚保臣與鎮、村干部一起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屏障,用樸實無華的言行踐行了“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履職承諾,彰顯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