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馬村蔬菜大棚扶貧項目施工如火如荼(記者 邱峰 攝)
□記者 邱峰 通訊員 牛學亮
4月14日7時許,旭日初升,露珠未盡,安陽縣韓陵鎮前馬村蔬菜大棚扶貧項目工地已是一片忙碌,20余名工人有的給大棚覆膜,有的裝卸鋼架,有的測量地塊。安陽縣扶貧辦項目股股長朱福堂一到現場,便和幾位負責人談論起了項目建設進度、施工標準、施工安全等情況。
“14個蔬菜大棚本周完工。育苗大棚基礎已經做好,明天開始搭建棚架。”項目經理劉愛軍說。
“遇見任何問題,我都可以去協調。”韓陵鎮副主任科員馮四祥說,“現在,全縣扶貧項目進展都很快,咱可別拖了全縣的后腿。”
工人覆膜(記者 邱峰 攝)
今年,安陽縣(示范區)共實施扶貧資金項目36個,投資3055.5萬元。一個月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些項目進展緩慢,資金撥付率不足2%,在全市各縣(市)區中排名靠后。如今,資金撥付率已超過51%,躍居全市前列。進展如此之快,究竟用了啥高招?
“扶貧項目實行網上報名、網上評標,既節省了時間,又避免了人員聚集。”劉愛軍說。
疫情防控期間,人員不宜聚集,傳統的開標方式受阻。為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安陽縣在全市率先實行網上作業,實現招投標全程網上辦理,大幅提高了效率。3月27日前,該縣扶貧項目全部完成網上招投標。
“為了實現全程網上辦理,我們克服種種困難,嚴格規范各環節。雖然前期多花了些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工,程序規范了,項目進度就趕上來了,工程質量也有了保障。”朱福堂深有感觸地說。
“疫情帶來危機,也帶來機遇。縣里開辟綠色通道,加快審批進度,各鄉鎮提供保姆式服務,確保了項目順利施工。”馮四祥說。施工期間,安陽縣主要領導多次到現場指導工作,縣扶貧辦干部、鄉鎮干部每天到現場協調工作,解決問題,不少人待在工地的時間比待在辦公室的時間長。
育苗棚正在建設(記者 邱峰 攝)
面對疫情,安陽縣(示范區)各級各部門加快轉型升級,提高服務水平,項目建設速度不降反升。所有手續,半小時辦妥;項目一開工,預付款立即到賬;施工遇到問題,現場隨時解決……
“項目早日完工,貧困戶早日受益。”馮四祥坦言,“更何況,縣里實行項目進展日通報制度,各鄉鎮每天都排名。大家比先爭優,誰也不愿落后。”
他們邊聊邊走進蔬菜大棚工地,監理工程師張啟強正在叮囑工人工程質量問題。
“老張,喝口水,歇會兒吧。”朱福堂遞上一瓶水。
“謝謝。我得全程盯著施工質量。”張啟強接過水,認真地說,“萬一質量出問題還得返工,那就費時費力嘍。”
“好,項目質量方面您多費心。”朱福堂對張啟強說,“請工人再加把勁兒,一定保質保量按時完工。”
施工工人在一旁聽了,忍不住打趣地說:“放心吧,你們幾個天天過來盯著,我們干活兒哪敢怠慢。再說,我們也想早點完工,騰出時間多接點活兒、多掙點錢。”
經過半個小時,朱福堂摸清這里的項目推進情況后放下心來,匆匆奔赴下一個項目工地。
看來,實行網上招投標、保姆式服務、監理平行檢驗、項目進展日通報,加快轉型升級,提升工作效率,可能就是安陽縣扶貧項目進展快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