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慧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市場主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地區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今年年初以來,安陽市市場監管局認真落實“六穩”“六保”要求,綜合運用各項監管職能,積極在市場準入、農業標準化建設和培育農業品牌等方面下功夫,積極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服務廣大農村地區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該局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不斷降低農民合作社市場準入門檻;實行“審核合一”,簡化工作流程,創新服務措施,線上積極推廣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線下主動對前來辦理登記的農民提供申請、受理、登記“一站式”服務,登記注冊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確保申請人能盡快拿到營業執照;推動電子營業執照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電子商務等經營活動。截至8月底,安陽市有548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注冊,其中新登記362戶,同比增長7.60%。
該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以標準助推農業產業化,提高農產品品質;堅持“有標貫標、無標建標、缺標補標”原則,建立了環境、農藥、肥料、蔬菜、糧食、林果、畜牧、農機作業、有機農業生產等11個農業標準體系,制定和完善了一批覆蓋農產品生產環境、質量安全、種植養殖、貯運、包裝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標準,起草制定省地方農業標準27項、安陽市地方農業標準117項,逐步完善了安陽市的農業標準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安陽市農業生產、種植有標可依,為農業產業振興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我們積極在各縣(市)區推進農業標準化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協會+農戶+標準’等標準化經營模式,不斷增加示范項目數量、擴大示范區域面積、擴展示范品種類型、提升示范區的建設質量和示范效果。目前,安陽市培育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0個。”該局標準化科科長劉同林說,“目前,我們正積極推進內黃縣鼎盛花生專業合作社創建省級特色花生種植精準扶貧標準化示范區,幫助制定內黃特色花生優質高產綜合標準技術手冊和各項標準體系,加強從種植到收獲全過程的質量監控,提升花生質量和示范區品牌效應。”
該局大力推進商標品牌戰略,深入挖掘地理標志資源,支持縣(市)區政府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申請地理標志產品認定、注冊地理標志商標。經過多年的宣傳發動和培育幫扶,目前,安陽市獲批地理標志產品5個,分別是內黃大棗、道口燒雞、老廟牛肉、八里營香瓜和湯陰北艾;注冊地理標志商標6個,分別是林州東姚小米、林州東崗核桃、林州東崗花椒、林州茶店山楂、林州茶店菊花和林州茶店柿餅。為進一步挖掘地理標志資源,今年,該局著力在有特色糧食、油料、蔬菜、水果、藥材和手工藝品等產品及其人文歷史記載、生產標準等方面推動地理標志產品申報,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等方式,積極組織殷都區都里鎮花椒和林州石板巖鎮藥材農產品申請地理標志商標注冊。
該局大力推行農產品認證,提高農產品信譽和農業發展效益。截至目前,安陽市有效期內的有機產品認證企業共有5家、9張證書。為提升有機食品的檢測能力,安陽市在湯陰縣建成河南省有機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彌補了河南省在有機產品檢驗檢測方面的空白,極大地增強了安陽市及省內有機農副產品、食品等毒物殘留量及有害物污染的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為安陽市深入實施質量興農、延鏈增值行動和提高綠色食品品質等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針對假冒偽劣化肥、農藥、種子、農機等坑農、害農行為,該局強化監督檢查,嚴厲打擊農村地區市場違法行為,不斷凈化、優化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發展環境,維護農民利益。今年年初以來,該局開展農資打假下鄉活動近百次,檢查農資生產企業100余家,檢查化肥生產企業30余家,查辦案件近10起;積極開展消費維權進農村活動,讓12315申訴舉報服務進村、入戶、到田間,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