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徐淑霞通訊員左軍威
10月12日,滑縣八里營鎮黃店村的田地里熱鬧異常,10多輛農用機械來回忙碌,80余名村民正在忙著種植大蒜。
“這一片地共40公頃,涉及后黃店和西路寨兩個村,經過前期努力,目前已經全部流轉到滑縣禾潤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用來發展大蒜種植。”該鎮農辦主任李文剛介紹。
侯清選是滑縣禾潤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多年來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經過多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大蒜生產、營銷經驗。“我們投資300多萬元,流轉40公頃土地種植大蒜,品種是‘大青棵’,高產耐寒,蒜薹畝產量900斤至1400斤,蒜頭畝產量約3000斤,按照目前的行情,每畝收入5000元至8000元。”侯清選對記者說。
侯清選介紹:“合作社不僅每年按每畝800元付給村民租金,同時還請村民到地里干活兒。從10月8日開始種植以來,每天務工人數約80人。根據工種不同,務工人員每天的工資為70元至120元。”
西路寨村村民趙青菊家的地被流轉到合作社。以前他種的時候,不但掙不了多少錢,而且因為地塊不集中,種起來特別費事。“我家有2畝多地,以前種地累死累活,一年到頭收入有限。現在我把土地流轉了,一年一畝地承包費800塊錢,能收近2000塊錢。另外,我還能來這里務工,一天掙百十塊,一年下來比種地劃算多了。”趙青菊邊干活兒邊對記者說。
為抓好秋季農業結構調整,八里營鎮早準備、早規劃、早動員,積極引導群眾發展高效農業,引進有實力、有技術的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通過承包、租賃等不同途徑做好土地流轉工作,進行連片規模種植,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我們把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積極引導農民群眾種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并在培育發展主體、打造產業品牌、提高質量效益上下功夫,持續加大對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鼓勵通過集中規模流轉土地,帶動更多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在讓廣大農民嘗到增收甜頭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農業結構調整質量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八里營鎮黨委書記常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