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過小滿日夜黃。眼下,安陽市17.5萬公頃小麥進入灌漿后期。隨著丘陵旱地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全市麥收將拉開序幕,預計芒種以后進入大面積收獲期。
5月26日,在全市小麥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示范觀摩會上,來自各縣(市)區的近30名農技人員奔赴湯陰縣任固鎮、安陽縣瓦店鄉和殷都區洪河屯鄉的小麥示范田,圍繞不同播種方式、節水灌溉、品種對比和鎮壓等試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場觀摩交流正在進行中。
當天上午,農技人員和種糧大戶邊走、邊看、邊討論,綠色、高質、高效成為大家討論的關鍵詞。“秸稈還田會造成土壤‘跑風漏氣’,土壤水分流失缺墑,采用播后鎮壓技術,可以提墑保濕、控旺促壯,使麥稈明顯粗壯。看來,推廣鎮壓技術勢在必行。”“縮短行距、增加株距,可提高單株小麥的光照水肥需求,現在兩塊試驗田的小麥長勢明顯不同。”聽見大家熱烈討論,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推廣研究員張志華感慨地說:“示范田采用的綠色高質高效技術證明,小麥產量、品質均有顯著提高。對比試驗結果,大家一目了然,下一步就要在全市推廣應用,讓更多農民朋友聽明白、會使用,把關鍵技術落實到位。”張志華話音未落,就有很多人表態:“示范田有詳細記錄的對比數據,還有眼見為實的試驗結果,這些增強了我們推廣小麥集成技術的信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安陽市在小麥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中抓示范、強創建、重成效,在新技術探索、新品種推廣、新成果應用中突出綠色、優質、高效種植模式的集成和示范,注重與科研院校和新型經營主體合作,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示范帶動作用。今年年初以來,圍繞實施“藏糧于技”戰略,市農業部門集成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防災減災結合等新技術體系、模式,全力推進穩糧食、保供給,攻單產、提品質,減肥藥、提效率,防災害、降損失,讓安陽市小麥生產不斷向高質量邁進,扛牢了糧食安全重任。
如今,麥收陸續開鐮,小麥抽樣測產結果同樣喜人。市高級農藝師牛伶銳介紹:“測產數據顯示,小麥產量三要素呈‘兩增一平’,穗粒數和千粒重增加,畝穗數持平,單產、總產均較上年增加,夏糧豐收已成定局。”市農業農村局調研員劉志勇表示:“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年,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意義重大,要把‘三夏’各項關鍵措施落地落實,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把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在握’。”
采訪結束,風吹麥浪,泛黃的麥穗氤氳著淡淡的麥香,訴說著豐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