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期間,朋友圈里到處飄著粽葉的“文化香”,端午繪畫、粽子手工、包粽子、端午詩詞等,網友們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俗因傳承而深入人心。市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們教孩子們做粽子、龍頭等手工作品,將端午文化融入寓教于樂的活動中。該幼兒園小八班的幼兒在老師白陽的指導下,制作粽子手工。孩子們在綠色的“粽葉”上粘上白色的“糯米”,“糯米”上粘上紅小豆,一件栩栩如生的粽子手工作品就成了。在做手工的過程中,端午文化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傳承端午文化的形式遠不止這一種。網友“LL867259”給孩子報名參加了市博物館舉辦的端午活動,學習俗、賞詩詞、品美食,讓孩子在活動中對端午文化理解得更深、更透。
端午文化還出現了新元素。網友“盼盼”是一位沙畫老師,她在朋友圈曬出了她和孩子們一起制作端午節裝飾畫的視頻,還給孩子們戴上五彩繩,活動在趣味中引發孩子和家長們深厚的興致。她告訴記者:“粽子、五彩繩都是端午節的文化元素,用沙畫這種創新藝術形式來傳承端午文化,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辭賦懸日月,風騷留后世。求索無止境,愛國千古事。”網友“靜心軒”在朋友圈曬出了他新創作的詩《端午祭》,引發網友稱贊。他以詩作寄情言志,弘揚屈原的愛國精神,涵養愛國情懷。
形式多樣的文化表達不僅豐富了端午的節日內涵,也表達了人們團圓孝親的祝愿。端午假期,一些志愿者到社區開展包粽子、炸菜角活動。八號公益組織志愿者89人到夕陽紅頤養院、康樂敬老院為老人們包菜角、理發、演出等,受到老人們的歡迎。八號公益組織負責人杜海東說:“端午節也是團圓的日子,志愿者們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到敬老院為老人們服務,給老人們創造濃濃的過節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幸福美好。”
朋友圈里的端午文化活動還在更新,越來越多的網友重新發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以包粽子、編五彩繩等活動重溫傳統文化習俗,并創新藝術表現形式,講故事、寫詩詞、做手工等,在活動中尋找精神滋養,感受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