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記又入戶了,怎么又曬黑了?”這是李桃村村民對王巖最親切的問候。2020年3月,市實驗中學教師王巖服從組織安排,到北關區彰北街道李桃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扎根李桃村一年多來,他用真心換真情、憑實干出實績、以擔當聚民心,為全村百姓增收致富貢獻著青春力量。
駐村伊始,王巖把建強基層組織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以提升凝聚力為重點,把村黨支部建成帶領群眾致富的堡壘,不斷強化陣地建設,積極參與村“兩委”工作,相繼召開全體黨員大會,廣泛征求黨員對村“兩委”班子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動員黨員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王巖和村“兩委”干部厘清工作思路,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使有朝氣、有活力、有干勁、敢擔當的年輕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大大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
“教育是民生之本,作為一名教師,我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孩子們做點實事,特別是貧困家庭的學童教育問題。”王巖說。王巖為李桃村的一名貧困家庭大學生爭取到了“雨露計劃”扶貧助學政策,對該大學生給予每年4000元的助學金。2020年4月,王巖聯系玫瑰谷企業,對一名小學生給予每年2400元的愛心幫扶金。2020年7月,他通過個人社會關系聯系市綠絲帶公益組織,開展了“一對一助童助學計劃”活動,對初中生李詩琪給予每年1500元的助學金。
“全村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事。”這是王巖常掛在嘴邊的話。安辛路與鄴城大道交叉口北段長400米的路段是李桃村進出市區的主要道路,因地勢低、沒有排水管道,每逢下雨就會積水,嚴重影響李桃村村民的出行安全。
出行的不便和村民的期盼,像一塊石頭重重地壓在王巖的心頭。他和村“兩委”干部在多次實地調查后,把積水原因以文字、圖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整理成報告,積極向相關單位反映情況。相關單位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對施工方案進行討論研究。2021年3月24日,安辛路口道路整改維修工程開始施工,一個月后圓滿竣工。
要想富,就得想方設法發展產業項目。王巖依托李桃村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鼓勵村民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王書記每天深入田間地頭,陪我們一起了解農作物和果樹的生長情況,還聯系市科技局、農科院的專家服務團到村里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指導我們種植,解決病蟲害問題。”村民王菊說。在他的鼓勵下,王菊種植了0.13公頃西紅柿,收入連年增加。
王巖通過產業發展引導村民自主創業,與企業、渠道商建立合作關系,并化身“主播”,幫助農戶“帶貨”,利用線上和線下各種銷售渠道,為10余種特色農產品打開銷路。不到一年時間,王巖累計為農戶銷售各種農產品價值約80萬元,堅定了農戶自主發展產業的信心。
在實現村民穩定增收的同時,王巖和村“兩委”干部想方設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在調查走訪中,王巖經過反復論證,根據李桃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市場需求,在村西北流轉部分土地,建設溫室花卉產業大棚,積極引導李桃村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同時成立李桃村康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農產品銷售技術進行指導。如今,該村通過發展產業,不僅鞏固了脫貧成果,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翻了兩番。
農村美,老百姓的日子才過得美。李桃村在全村開展示范庭院展示與評比活動,全村470戶農戶參與鄉村文明家庭、美麗庭院、十星文明戶評選。現在的李桃村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美麗鄉村躍然眼前。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王巖感慨道,駐村的過程是“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定叫舊貌換新顏”的過程,是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服務的過程。下一步,王巖和村“兩委”干部將立足李桃村的實際,繼續抓黨建、促發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扎實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