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色的灰色民國建筑,統一設計的門頭牌匾,店面外干凈整齊,店面內窗明幾凈。同是小餐飲店聚集區,秩序井然、干凈衛生是位于健康路東段的餐飲示范街給人最直觀的印象。聽說這里是安陽市小餐飲行業提質的試點街區,全市的小餐飲規范提升觀摩現場會曾在這里召開,6月18日清晨,記者慕名前來采訪,想看看這些小餐飲店發生了哪些變化。
早上7時許,前來這里就餐的市民絡繹不絕。記者走進一家售賣羊湯的餐館,看到《食品經營許可證》與6S管理的標牌懸掛在墻上醒目位置,旁邊一同展示的還有員工的健康證,正常證件在綠色區域,臨期證件在黃色區域,讓人一目了然。餐館的地面上貼著黃黑相間的地標線,按規定要求線內為操作區。墻上的置物架與掛鉤還標注了名稱,各類物品按功能排列,井然有序。“前段時間,我們對店內環境進行了提質升級,增加了一些工具與設備,每天下班后,員工都會按要求整理物品、打掃衛生,已經養成了習慣,規范管理不僅讓店面干凈衛生,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起小餐飲規范提質行動,店員谷峰津津樂道。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一家售賣扁粉菜的早餐店,看到店門口貼有禁止吸煙的標志,餐桌旁有“文明用餐”的提示語,餐桌下的垃圾桶套上了塑料袋,大堂一角,工作人員身著工作服、戴著工作帽與專用口罩在為食客盛飯。在一家餛飩店,冰柜里的食品盒整齊排列,每個盒子上都標注了食材名稱,消毒柜里的碗筷干凈整齊。今年68歲的市民朱樹新,晨練結束后特意來到這個餐飲示范街就餐。他對記者說:“干凈衛生是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當然,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做到物美價廉、環境優美就更好了。”
以前,一些小餐飲店將桌椅擺在人行道上,灶臺上亂七八糟,垃圾桶污跡斑斑,很多市民在留戀街頭小吃的同時,也時常會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如今,健康路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小餐飲店全部加入了“明廚亮灶”工程,監管人員可以在線上監督后廚的加工制作過程。不僅如此,店內使用的每一種原料都可追根溯源。北關區紅旗路街道辦事處食藥監所所長張會軍告訴記者:“小餐飲店規模雖小,但數量多、分布廣,一頭連著市民就業,一頭連著群眾消費,管理好小餐飲店責任重大。整潔、安全的餐飲環境可以讓經營者安心經營,也可以讓消費者放心消費,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來,我們會以這個示范街為標桿,逐步擴大小餐飲店提質的范圍,守護好群眾的‘舌尖安全’,為安陽市經濟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