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在即,安陽市將開啟“出彩安陽 金秋惠游”文化旅游季活動,一系列重大文化旅游活動將閃亮登場。此外,安陽市各主要景區還將推出豐富多彩的特色文旅活動,為游客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更豐富的旅游體驗。
文化賦能 盤活文旅空間
□高 咪
據本報報道,安陽市將開啟“出彩安陽 金秋惠游”文化旅游季活動,包括第十三屆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太行山上,我為祖國喝彩”、2021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周易文化論壇系列活動,為文旅消費擴容提質提供強有力的驅動力。
近年,安陽市積極順應文旅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深度挖掘本地獨特歷史文化內涵,以文化賦能旅游業轉型升級,譜寫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殷墟的文創雪糕,湯陰岳飛廟、羑里城、夢幻谷景區贈送定制文創月餅,這些文創產品將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成為一道展現家鄉文化的濃縮風景。此外,安陽市文旅資源搭上“數字化”快車,3D建模、虛擬現實、音頻講解等逐漸成為現實,石窟寺、古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也將開啟線上景區……
讓旅游更有文化味兒,不止是供給側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也是消費市場的直接需求。隨著旅游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簡單的景區拍照、逛吃模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滿足了游客知識獲得、文化感知、休閑娛樂等個性化、多樣化的旅游需求,讓旅游變成一種愜意、舒適的沉浸式體驗。在安陽市的倉巷街,扇面畫、糖畫技藝、甲骨篆刻等非遺文化吸引游客前來打卡,這里成為展示百姓市井生活的特色民俗文化街,也是一張叫得響的文化品牌。
當然,文旅消費擴容提質還依賴配套制度的完善。除了推動旅游景區網上預約、線上售票、語音講解等服務外,相關部門還要完善文創商店、小劇場、文化娛樂場所、文化酒店等多種業態的消費服務。通過豐富的文化產品供給,打造一體化的文化消費網點。
文旅消費“破圈”發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些地方積極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取得不錯的效果,值得我們借鑒。甘肅省的阿克塞縣探索出“影視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建設舊城食坊、景觀提升、民俗博物館等項目,豐富游客旅游體驗;江蘇省南京市開設線上“文旅超市”,運用手機APP等方式整合文旅產品、優化服務環境。多業態聯動讓文旅消費場景迭代更新,在影視、展演、研學等多業態驅動下,文旅產品既有當地文化底色,又能發展產業特色,實現長遠發展的布局,為文旅發展帶來新動能。
傳統文化需要時尚表達
□鄧 嫻
吃的是文化,品的是歷史。臨近中秋節,安陽殷墟推出的文創月餅引發朋友圈廣泛關注。不僅如此,湯陰把城市文化融入傳統月餅,打造出湯陰元素文創月餅。還有一些商家以安陽文峰塔、司母戊鼎等文化元素為載體制作文創月餅。
繼甲骨文雪糕之后,文創月餅成為一時間熱議的話題。隨著安陽市對文旅業的發力,這兩年,文創產品不斷涌現。甲骨文表情包、鑰匙扣、動漫故事視頻等文創產品,借助生活用品、科技手段等將傳統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文創雪糕、文創月餅的打造更是把傳統文化送到消費者的口中,把傳統文化與百姓生活聯系得更為緊密??梢哉f,文創產品的多樣化,打開了人們認識傳統文化的一扇扇窗,同時加快了安陽市文旅業的升級步伐。
安陽市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甲骨文文化、殷商文化、鄴城文化、周易文化等把古都熏陶得古香古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著我們的精神追求和審美趣味,但是,一些傳統文化因為“古老”而顯得晦澀難懂,讓普通大眾敬而遠之。我們需要拂去傳統文化表面的“塵埃”,用現代人看得懂、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為傳統文化穿上亮麗外衣,讓傳統文化時尚起來,重新煥發光澤。
對傳統文化的時尚表達有多種方式,文創產品激活了文旅消費市場,文字演變、宋代安陽人生活場景等短視頻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多認識。但是,要做大做強文旅業,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目前的表現手法遠遠不夠,還需進一步創新表現形式。浙江衢州上演“水亭門之夜”沉浸式主題演出,讓游客近距離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江蘇黎里古鎮上演紅色故事,讓游客親自體驗,增加了趣味性和貼近性?!短茖m夜宴》《七夕奇妙游》電視節目火爆出圈。傳統文化的表現方式遠不止這些,或借助現代技術,或通過展演再現古代人的生活場景,表現形式不能人云亦云,關鍵是選擇合適某種文化的特定“外衣”,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唱好“連臺戲”。
傳統文化需要時尚表達,但創新表達必須在堅守文化內核的基礎上進行活化和發展,必須守住傳統文化的“根與魂”。這樣的傳承和發展才能讓民族文化經久不息,發展繁榮。
有規可依 研學旅行立規矩
□高 倩
據媒體報道,9月16日,《研學旅行組織與服務規范》安陽市地方標準正式實施,不僅填補了安陽市研學旅行領域的空白,也是省內涉及研學旅行的首個市級地方標準,標志著安陽市研學旅行工作進入有規可依的新階段。
隨著旅游業發展,研學旅行已經成為教育旅游市場的熱點。研學旅行以教育為目的、以旅行為載體,既是旅游業態的創新,也是教育改革的創新。研學旅行不僅可以讓孩子放松身心,豐富知識和閱歷,還能夠給孩子帶來家庭和課本不能給予的體驗感受,受到學生、家長與學校的歡迎。研學旅行市場火熱,社會高度關注,要進一步推動研學旅行規范健康發展,必須突出研學旅行的社會效益,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加強研學旅行頂層設計,明確課程定位,規范出臺各類標準,如厘清安全責任、統一收費標準、合理布局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低效旅行,實現高效研學,實現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目的。
規范研學旅行市場還要盤活資源,建設基地,在研學旅行課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安陽市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級研學基地4家,省級研學基地7家,率先編制發行國內第一本《研學游手冊》,開發了36個研學課程,其中,紅旗渠課程“弘揚紅旗渠精神 打牢青春底色”、殷墟課程“字有樂園”被認定為河南省研學實踐教育精品課程,此外,還開設了《甲骨文里的那些人》《從神話到現實》等系列研學課程。去文字博物館感受文字魅力,沿紅旗渠學習紅色精神,到岳飛廟感悟家國情懷……當研學旅行融入地方文化,不僅讓旅行的意義與內涵得到升華,地方文化也變得更加生動,更容易入腦入心。
研學旅行要成為“行走課堂”,需要家長、學?;蚪M織者關注孩子的個人體驗,更好地滿足他們對課外知識的渴求;需要組織者形成完善的活動方案,讓孩子獲得更多生動的體驗,學有所獲、知行合一。實踐證明,研學旅行標準化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有了新的規范,有助于規范研學旅行市場秩序,提升研學旅行服務質量,開發精品研學線路,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多“行走課堂”,把安陽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研學旅行目的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