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打藥、查看藥材長勢……多雨的季節里,藥材地里雜草瘋長,焦虎鎮陶相寺村村民高振平一刻也不得閑。近幾年,憑著努力,他從一個普通農民轉型為大家口中的藥材種植“土專家”,也變得越來越忙。
10月6日,記者在振平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看到,高振平和工人正忙著給地里的山藥除草、噴灑葉面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俺家的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俺有土地流轉費,農忙時還能掙一份工資,離家近方便照顧家和小孩,真是一舉多得。”村民常新萍說。
“山藥的產量每畝地四五千斤,價格每斤四元左右,今年比往年價格高,一畝地能收入兩萬元左右。”高振平說。
今年,合作社種植的鐵棍山藥面積有2.7公頃,還種植了1.5公頃紫菀,從種植到管理再到收獲,都需要大量用工,目前,該合作社已經帶動附近村民70余人就業。
高振平告訴記者,紫菀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菊科植物,藥用價值在根與根莖,管理比較簡單,收獲之后晾干,有企業直接來收購,不用擔心銷路。他從2017年開始種植紫菀,畝產200公斤至250公斤,畝收入6000元至7000元。
如今,高振平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中藥材種植大戶,土地流轉面積也從最初的5.4公頃發展到現在的8公頃,從單一品種發展到現在多元化種植銷售,合作社經營模式越來越成熟。“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讓更多農戶跟著我種藥材和山藥,我免費指導技術、負責回收,努力帶動身邊更多人致富。”說起下一步的打算,高振平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