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六個月的時候被拐到山東,2014年我開始幫他尋親,采了血樣卻一直比對不上,他曾經兩次想放棄了,可我心里一直過意不去。今年春節前終于查到他的老家在陜西渭南。我通過抖音把尋親信息推送到渭南,很快就有了信息。找了10個年頭了,他終于找到了親人┄┄”
43歲的劉紅濤,河南中牟縣廣惠街畢虎村村主任,至今他已經幫助210多名尋親者找到了親人。打開他的抖音賬號,你會震驚于滿屏形容各異的面孔。從襁褓中的嬰兒,到孩童、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直至白發蒼蒼的暮年之人。他們的眼神迷茫中有期待,期待劉紅濤這樣的尋親志愿者幫他找回失落的家鄉和親人。
河南中牟縣廣惠街畢虎村村主任 劉紅濤
“人海茫茫,都來幫忙”。2月15日,劉紅濤到北京參加了以此為主題的“抖音尋人助力2萬余個家庭團圓”溝通會。7年來,抖音尋人發布17萬條尋人啟事,成功尋回2萬余名走失者,全國2.6萬名志愿者在尋人過程中給予了積極幫助。
200字尋人信息“憋”了8個小時,
曾被踢出志愿者群
劉紅濤說他熱衷當志愿者幫人尋親,都是因為他“從小愛管閑事”。
“2007年,有一天,我正在田里澆地,發現水井旁躺著一個老頭,衣服破爛。老人說是陜西安康人,我打了十幾個電話,聯系上安康市紫陽縣的村干部,最后找到老人的女兒。”
第二天,老人的女兒坐火車過來,見到父親,瞬間就跪下了。她說,父親以前是一名教師,因妻子去世,精神受到刺激,過于悲痛,從她家里走失,在外流浪了好幾年。因為父親走丟,親弟弟無法釋懷,與她斷絕了來往。
“我能理解這些子女的心情,這次的經歷改變了我對于這些流浪者的印象。我也開始花更多精力,跟走失者去溝通,幫助他們回家。”
2014年,劉紅濤加入了民間志愿者組織: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
“網絡尋親對我來說沒有那么容易,畢竟沒什么文化。一開始,我在網上編輯尋人信息,100個字里頭,能出現15個錯別字。我是30多萬尋親志愿者中,唯一一個被踢出群的人。”
“有個老師看我挺活躍,又給我1個月培訓時間,最后考核時,200字的尋親文字,我憋了8個小時。話說回來,與尋親成功時的喜悅相比,這些困難其實都不算什么。”
“2018年,我開始在抖音上尋親。當時10歲的外甥女跟我說,可以在抖音上發視頻。這個平臺受眾大,短視頻的形式也方便一些。”
劉紅濤在抖音發布4000多條尋親視頻
“現在,我可以在5分鐘內搞定一個抖音視頻,一般是根據尋親者提供的照片和細節,將圖片制作成視頻,輸入一些描述性的文字和關鍵詞,比如走失前后的信息。如果仔細看,有的句子還是不太通順,還是會出現錯別字。”
“我研究過短視頻制作,怎么配文字和畫面才能推薦得多一些。尋親關鍵詞明確的視頻,會更容易被話題抓取?;旧厦織l留言我都會回復,我也經常感慨,網友們實在是太熱心了,經常給我提供線索。比如有位93歲的老太太,就是因為評論區的一個留言,讓我聯絡網友幫她找回了家。”
抖音7天接力,
找到了離散80年的家
劉紅濤所說的93歲的老太太名叫姚鵬娥。
2020年2月23日,劉紅濤在抖音私信里看到一條為姥姥找家的信息,他立刻聯系了尋親人王海蓮。
王海蓮說:“幾十年前,姥姥被拐到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余莊鄉苗莊村。我從記事起,就經常看到姥姥偷偷抹眼淚。最近,年事已高的姥姥常說,活著找不到家,死后也要變成一縷煙,借著風飛到家鄉去。”
王海蓮的姥姥當時已經93歲,名叫“姚鵬娥”,是拐賣她的人給她起的名字,后來成了她身份證上的名字。姚鵬娥說,她是1927年出生的,家在河北省魏縣(后經證實是邢臺威縣洺州鎮香花營村)。父親在參軍后去世。1940年,母親去世后。13歲的姚鵬娥被迫離家討飯,被人販子轉賣了好幾家,最終落到了山西省寧武縣現在的家中。
劉紅濤編輯了一條帶有“河北魏縣”關鍵詞的尋親視頻,很多魏縣網友紛紛提供信息,認為老人的家鄉很可能是邢臺市威縣。這時,老人的大兒子提供了一條信息:母親在年輕時曾提到過一個地名:杏花營村(近似音)。
劉紅濤立即在抖音平臺上找到了威縣縣委宣傳部的官方抖音號,并通過私信留言與工作人員宋慧欣取得了聯系。宋慧欣多方查問,威縣并沒有杏花營村,但在威縣洺州鎮有一個香花營村,這個村里有姚姓人家。宋慧欣通過派出所聯系了村干部,村干部很快回復,稱村里有位長者叫姚保存,他的姑姑“姚大妮兒”在很久之前失蹤了。
姚保存確認了尋親人姚鵬娥提供的信息跟姑姑姚大妮兒家情況一致。姚大妮兒有個本家妹妹,名叫姚十妮兒。兩個人從小就要好,已經80年沒見面了。聽說這件事后,已經91歲的姚十妮兒老淚縱橫。
姚鵬娥與發小憶往昔
當年4月10日,“姚鵬娥”,姚大妮兒,回到了闊別80年的家,不僅見到了從小疼愛她的堂哥的兒子,還見到了本家妹妹姚十妮兒。第二天,姚大妮兒來到小時候常來的父母墳地,93歲的老人感情決堤了,像個孩子一樣號啕大哭。
劉紅濤告訴記者:“為什么說抖音非常神奇,從我看到尋親留言那天,這條信息就在抖音平臺上被不同的人們接力傳遞著,直到找到了80年前的家鄉和親人,前后只用了7天。”
“找到了父親,
也找到了塵封30年關于母親的記憶”
劉紅濤告訴記者,尋親者的故事很多有著生離死別曲折感人的情節,令人感慨動情。
“有個女粉絲給我留言,她懷疑老公是被遺棄的。她老公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一塊兒走,好像是在牡丹江的火車站。我讓她把她老公的照片發過來,然后整理信息,在抖音上發布了尋親視頻。”
“第二天,我發現那條尋親視頻底下有兩條留言。一個黑龍江人說,這人看起來像鄰居家外甥。另一個說是來自山東日照莒南縣,說是尋親者父親的鄰居。相差1000公里的兩家人同時給我留言,時間相差不到20分鐘。后來證明,這兩條信息指向的確實都是這個尋親者。”
“山東那家人給我撥電話,然后把照片發過來。我對比后發現,他們真像一家人。那個尋親者的父親回憶說,1991年,他們夫妻帶著小兒子從山東出發,去黑龍江丈母娘家探親。走到了牡丹江火車站,妻子和小兒子先出了站。等他出站的時候,卻找不到母子二人了。后來,他一直在找妻子,但渺無音訊。”
“后來的事情更加難以想象,這個小兒子慢慢恢復了他記憶中可能已被他屏蔽的細節。原來,當時沒有等到爸爸,媽媽就帶著他離開了火車站,路過結冰的江面時,一下子掉進了冰窟。媽媽最后把他托舉了出去,自己卻不幸離開人世。他被好心人救起來,送到了福利院。直到這一刻,尋覓母子30年的爸爸才知道,媽媽為了救兒子早就去世了。”
劉紅濤對記者談起了多年來幫人尋親的感受:“我感覺自己在抖音平臺上就像一條紐帶,把隔絕多年的親情重又系在一起。每一個尋親志愿者都是一條這樣的紐帶,那么我們就可以在抖音上織成一張親情的網,讓越來越多的尋親者看到希望。”
劉紅濤告訴記者,這4年多來,他通過抖音幫100多個尋親者找到了親人,比他此前12年幫助到的尋親者還要多。
抖音尋人原名頭條尋人,啟動于2016年2月。七年前的大年初二夜里,一名老人在燕郊走失的消息通過在今日頭條上以彈窗形式精準推送給燕郊用戶,幫助迅速找到老人。由此,這一公益項目誕生。項目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地理位置精準彈窗技術做尋人資訊分發,用科技手段幫助各類失散家庭尋找走失者。
劉紅濤(右)參加尋親節目
七年來,尋人服務從文字拓展到短視頻平臺,尋人對象也從最初的尋找走失者,擴大到廣泛意義上的尋人尋親,發展出“兩岸尋親”“尋找烈士后人”“尋找戰友”“華人尋根”等子項目。
為鼓勵更多志愿者和公益機構參與尋人,抖音尋人宣布升級“同伴計劃”。計劃包括四方面:一是免費提供內容運營培訓,服務于志愿者和公益機構;二是流量扶持,擴大尋人視頻精準曝光;三是榮譽認證,提供優秀合作伙伴、團圓助力官等認證;四是資金傾斜,支持公益機構尋人和救助工作。
據了解,2016年起,抖音尋人和民政部、公安系統、救助站、志愿者組織等建立聯系,不斷拓展尋人范圍。抖音尋人項目負責人介紹,近兩年,抖音的創作者生態為尋人發展了眾多志愿者資源,包括各類尋親公益機構如寶貝回家、讓愛回家等。數據顯示,抖音尋人志愿者總計約2.6萬名,來自各行各業,分布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年紀最小的16歲,最大的76歲,不僅有外賣小哥、燒烤店老板、民警、救助站工作人員等,也有成功尋親后轉型志愿者的當事人。
劉紅濤幫助流浪老人回家
抖音尋人項目負責人還透露,該項目還將與抖音安全聯合推出“小安尋人平臺”,利用短視頻的內容和技術優勢,助力更多家庭團圓。?
-----------------------------------------------------------------------------------------------------------------------------------------
中 原 新 聞 網 (河南運營中心) 新聞熱線:15903638356 商務合作:13373918983 投稿郵箱:40045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