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時不等人 春日勝黃金
滑縣:一年好景看春耕
特約記者 徐淑霞
通訊員 王中瑞 程永輝
花開,鳥鳴,濃濃春意把冬天的話題慢慢融化,萬頃麥田迸發勃勃生機,一眼望不到邊。滑縣大地,萬頃良田,農人搶抓農時,把希望播種在春天。
滑縣自走式噴灌機正在澆地(特約記者 徐淑霞 攝)
2月28日,記者來到在城關街道史固村瓜菜種植基地。一棟緊挨一棟的蔬菜大棚內,西瓜苗青翠欲滴,煞是喜人。
在村民郭電哲的大棚內,他和工人正忙著為早春西瓜整理瓜秧。“我這不到1公頃的地有5座大棚,每年收入不下26萬元。”說起特色種植帶來的可喜效益,郭電哲笑得合不攏嘴。
“我們的大棚種植模式是早春西瓜間作秋冬茬芹菜,效益很可觀。”史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柴中峰說。
在八里營鎮洋香瓜種植基地,瓜農忙著移栽定植瓜苗。“人勤地不懶。我們早動手,提前種,能多趕一茬瓜,而且能早上市,可以賣個好價錢。我每年種兩茬甜瓜、一茬菠菜,田地一年四季不閑著。”基地負責人劉翠霞說。
劉翠霞介紹,為保證瓜苗質量,基地去年投資1200萬元,引進新型自動化育苗設備,建設智能日光溫室集中育苗,每天出苗80萬棵,能給27公頃田地供苗。這幾天,瓜苗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他們加班加點育苗。
在老爺廟鄉王伍寨村果樹園林協會新品種示范推廣基地,基地負責人郭鵬勝正忙著清理園內殘枝碎葉,給果樹復剪、施肥、防治病蟲害,為今年蘋果高質高產打好基礎。
“冬季果樹整形修剪不到位的要及時修剪,果樹萌芽前7天至10天要澆一次水,隨水沖施一些生根功能的肥料,增強免疫力,還要噴施一遍清園劑。這是全年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中最關鍵的一遍藥,一定要防治到位。”郭鵬勝說。
在焦虎鎮一家農資經營部,倉庫里堆滿了化肥、農藥、種子等,供農民前來選購。“我們從春節前就開始備貨,目前農資供應正常。”該經營部負責人范雪利說。
為做好春耕農資供應工作,該縣充分發揮供銷系統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和農資配送中心網絡優勢,嚴把農資質量關,確保所有銷售的農資貨源可靠、證件齊全、質量合格。同時,采取線上訂購、線下配送的方式,農戶通過電話、微信等聯系訂貨,農資網點上門服務,按照需求進行配送。
湯陰縣:打好開春“第一仗”
記者 郭凡 通訊員 張博宇
3月1日,記者在位于湯陰縣菜園鎮的國臣農機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內看到,工人正忙著起壟、覆膜、打穴、栽植、覆土、澆水。為了做好今年的大棚種植工作,國臣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史國臣早早開始謀劃,準備打好開春“第一仗”。
“前段時間參觀了周邊鄉鎮的蔬菜大棚,學習了瓜果種植、產業相融的先進經驗,大棚管理與運營模式的新經驗新做法使我拓寬了視野、轉變了觀念,更加堅定了發展蔬菜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史國臣說,“為了確保黃瓜、西紅柿、甜瓜生長,蔬菜采收結束后,工人立即平整土地,深耕細耙,施足底肥,為下一步種植打好堅實基礎。”
在大棚里,技術員小張表示,綠色種植要嚴控每個環節,確保從大棚到舌尖的產品質量,適時調整蔬菜種植品種,最大限度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史國臣說:“目前,我們的合作社種植黃瓜、西紅柿、甜瓜等,通過土地集約經營,每667平方米地可節省成本100元至200元,增收300元至500元。”
菜園鎮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并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鼓勵、引導農民發展蔬菜大棚種植,促進蔬菜產業逐步向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模式轉變,讓群眾走上產業發展致富路。
林州市:太行山下耕種忙
記者 郭榮
遠處的太行山綿延起伏,近處綠意盎然的農田里人頭攢動,嫩綠的麥苗隨風搖曳,長勢喜人。3月1日,記者走進林州市合澗鎮小屯村農田,猶如邁進一幅太行春耕圖。
林州市農業專家在田間指導春耕(記者 郭榮 攝)
“我種了麥子,農技專家過來看了看,說長得不錯,下一步就該除草、澆水了。”村民侯榮巧說,“和平原地區不一樣,咱這里農耕必須更科學、更用心,有專家支招,心里才覺得踏實。”
春季是小麥生長的旺盛期、水肥需求的高峰期、產量形成的關鍵期,根據當前小麥苗情、土壤墑情和病蟲草害發生情況,農業技術人員分類為農戶提供專業指導。
“一要適時鎮壓劃鋤,保墑抗旱防凍。春季鎮壓可壓碎地塊,減少蒸發,控上促下,抑制旺長,提墑保墑、提高抗旱防凍能力。二要因地因苗管理,科學運籌肥水。對墑情較差、已出現旱象且影響小麥返青正常生長的麥田,要及時澆水防旱。三要合理化學除草,科學防治病蟲。冬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或冬前化學除草效果差的麥田,要在小麥返青至起身期及早進行化學除草。”林州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科科長張志斌對現場農民帶來3點建議。
立春過后,林州市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就如何防范應對自然災害進行科普宣傳,對種植戶反映集中的問題開展苗情調查并因苗施策,指導春耕生產,解決農戶“急難愁盼”問題。
安陽縣:農業“拼”科技 農民“慧”種地
記者 姜蘊真 通訊員 衛海霞
春風和煦,草長鶯飛。省優質專用小麥示范區、廣潤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滿目蔥蘢、生機勃勃,一望無垠的小麥返青拔節,進入春管的關鍵期。
安陽縣指針式噴灌機正在進行噴灌作業(記者 姜蘊真 攝)
連日來,在安陽縣瓦店鄉西曲店村,村民王保順正忙著澆灌麥田。麥田里,一臺安裝有很多小噴頭的龐然大物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它噴出的水均勻地灑在小麥上,像淅淅瀝瀝的小雨般滋潤麥苗、濕潤土壤。“這是指針式噴灌機,可以極大地降低灌水勞動強度,節省大量勞動力。我種了20公頃小麥,3天就澆完了。”王保順樂呵呵地說。
“現在,種地‘拼’的就是高科技。”安陽縣農業農村局農田中心主任殷靜偉說。這在安陽縣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許多高科技在這里大顯身手,讓農民從會種地變成“慧”種地。
廣潤坡農田服務中心通過運用“智慧農業云平臺”對示范區全域的物聯網智能灌溉機井、植保無人機等進行控制和實時監測,對農業環境監測站、農業植保監測站、環境災害預警站等田間科技監測設施的運行數據實時采集,通過后臺數據運算模型,給出有利于農業生產的決策建議和對農事活動的綜合調度;采用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前端信息技術,通過對無人農機、無人值守傳感等設施的遠程控制,完成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耕、種、管、收的現代化農業耕種模式。
放眼望去,2023年度瓦店鄉3700多公頃高標準農田建設(災后重建Ⅰ類)提質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這個項目可以增強農田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真正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位,守好群眾的‘糧袋子’。”安陽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瑞江說。
內黃縣:
“春耕課堂”在田間 農民增收有信心
記者 任貴偉
3月1日,內黃縣楚旺鎮種植大戶楊春林正在用微噴帶為小麥澆水施肥。“用微噴帶可以省水、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等,現在正是小麥返青進行管理的時候,內黃縣農技人員來到田間地頭,指導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抗病等技術,我們對種地更有信心。”
內黃縣石盤屯鄉牛林村村民正在施肥、澆水(記者 任貴偉 攝)
目前,內黃縣約60666.7公頃小麥已進入返青期,此時也是小麥穩產增收的關鍵時期。為加快小麥促弱轉壯,讓春耕春管更便捷、更高效,縣農業農村局組織開展了“農技下鄉”活動,為農戶送上實用的農技知識,為小麥春管保駕護航。
在內黃縣宋村鄉小麥高效種植示范區,農技人員與當地農戶一起查苗情、看墑情、開良方。內黃縣農業農村局農藝師侯美月說:“我們要科學施肥、管理,及時預防紋枯病,加快小麥促弱轉壯,快速生長。”
內黃縣宋村鄉東屯村村民王改順說:“農技專家能來田間地頭指導澆水、施肥、打藥,我們心里踏實多了。”
內黃縣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站長、正高級農藝師武貴州說:“目前,內黃縣6萬余公頃小麥已進入返青期,一類苗和二類苗明顯好于往年。我們組織12支科技服務小分隊,分包全縣各個行政村,進行科學管理,分類指導,為今年小麥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龍安區:專家支招劃重點
記者 申昕
2月28日,龍安區馬投澗鎮港里村的麥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高文安和妻子在麥田里熟練地撒肥、培土、澆水,為正值返青期的麥苗蓄滿后期生長所需的能量。
“這幾天,氣溫升高,正是撒肥、澆水的時候,小麥長勢不錯。”高文安對記者說。今春,馬投澗鎮采取多項舉措,搶抓農時,迅速行動,迅速掀起春耕備耕工作高潮。
“村‘兩委’緊緊抓住春耕備耕的有利時節,積極采取措施,動員大家廣泛播種、抓緊灌溉,為今年小麥高產打好基礎。”港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李崗說。
港里村的鄰村王二崗村的田間地頭同樣不乏彎腰忙碌的身影。“村‘兩委’提前對水井進行了檢修,為鄉親們提供更便利的服務,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合祥對記者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幾位來自龍安區農業農村局的農業專家在田間地頭檢查小麥墑情,不時為鄉親們答疑解惑,為冬小麥“把脈問診”。
“目前,龍安區冬小麥逐漸進入返青期,田間管理主要有兩個方面,即除草和病蟲害防治。”龍安區植保植檢站站長、高級農藝師郜國慶提醒冬小麥種植戶,“在冬小麥返青期間,若冬小麥出現紋枯病可用戊唑醇、己唑醇應對,出現莖基腐病可選用戊唑醇、多菌靈應對;若麥田出現播娘蒿、薺菜等雜草,應用苯磺隆、唑草酮進行治理;若發現冬小麥出現麥蜘蛛蟲害風險,可用阿維菌素或者利用澆水震動麥株淹死蟲子。”
據悉,當前,龍安區春耕備耕順利展開,全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春耕備耕正當時
鄧嫻
春日蘇醒,草木萌發,生機勃勃。在古都安陽廣袤的田野里,農民在灌溉、施肥,一派忙碌景象。綠油油的麥苗迎風舞動,似乎在訴說豐收的希望。
打好全年主動仗,不誤農時不誤春。春季是萬物萌發的季節,也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春耕備耕工作能否及時到位、耕種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全年糧食生產。春耕備耕是打好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所以,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春耕備耕工作,以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的高度責任心,扎實、及時開展好春耕備耕,為全年糧食生產打好堅實基礎。
搶抓農時忙春耕,各部門要攜手推進。農技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為春耕備耕做好技術指導,哪種麥田適合哪種肥料、使用量多少?需要灌溉幾遍?春種播種量多少?病蟲害如何及早防治?春耕備耕時可能遇到的這些問題,農技人員要做好“把脈問診”。農機部門要指導合作社、農機大戶做好農機具的預熱、保養、調試、檢修工作,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供銷合作社要保障農資供應數量和質量,加強部門密切配合,打擊偽劣農資,確保春耕生產用上優質農資。
人勤春來早,春耕時節催農人。相關部門要指導農民及時進行春耕備耕,確保不誤農時,同時要指導農民做好高標準糧田建設,打好井、鋪好路、種好樹,使更多“糧田”變“良田”,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打好基礎。要做好田間幫扶,對那些缺少勞動力的家庭,要幫助他們及時進行春耕生產,確保每塊農田都能不誤農時。
農時不等人,春日勝黃金。有了春季的辛勤耕耘才能換來糧食的豐產豐收。農民朋友要抓住大好春光,在廣袤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揮灑汗水。同時,各級各部門要為農民搞好服務,扎實推進春季農業生產,讓農業根基更穩,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
中 原 新 聞 網 (河南運營中心) 新聞熱線:15903638356 商務合作:13373918983 投稿郵箱:40045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