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東區召開聯席協商會議商討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事宜
基層微治理 釋放大能量
——文峰區光華路街道“小區版四議兩公開”制度探索
安陽融媒記者 李慧 文/圖
“買房一陣子,物業服務一輩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物業管理成為服務城市的“最后一公里”。然而,由于物業服務不到位、管理不規范,業主委員會作用發揮不明顯,物業糾紛一度成為居民生活的痛點、基層治理的難點。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為推動市域治理現代化,推進全域紅色物業發展,使基層小微權力規范運行,文峰區光華路街道辦事處靶向聚焦物業管理領域亂象,積極探索填補對小區物業領域監管空白,創新舉措,大膽嘗試社區治理與物業服務融合發展,推出了“小區版四議兩公開”制度,社區物業領域投訴舉報同比下降20%,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堅持黨建引領
釋放基層自治活力
“在業主委員會的建議下,我們小區物業增設了樓道管家,并將其信息張貼公示。以后,業主有什么事就可以直接微信聯系樓道管家,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物業負責人,有事只能留到周末再反映。”說起自家小區物業服務升級,義烏城小區居民張女士表示,“這全是社區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的功勞。”
義烏城小區共有17棟樓3000余戶8000余人,屬于大型居民小區。由于人員過多,居民互不熟悉,自建成以后,社區多次組織成立業主委員會都沒有成功。然而,小區治理核心就在業主。為了不斷增強群眾共建共治參與度,去年5月,經過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全市首家紅色物業管理委員會在該小區成立。
“物業管理委員會由街道辦事處干部、社區干部及小區業主組成。”明福社區黨總支書記燕嬌說。物業服務企業和群眾自治組織與社區黨總支簽訂黨建共建協議,在主動履行合同的基礎上,主動開展黨建工作。自物業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物管會廣泛收集群眾意見,不僅義烏城小區的自治能力有所提升,小區業主的凝聚力也不斷增強。
除了義烏城小區外,針對轄區小區的不同類型和人員結構,光華路街道辦事處按照超大型小區嘗試建立紅色物業管理委員會、中型小區全覆蓋成立業主委員會和微型小區成立樓院自治委員會的原則差異施策,為各個小區治理建立起自治組織。
截至目前,光華路街道辦事處下轄8個社區已成立業主委員會10個、物業管理委員會15個、樓院自治委員會35個。
隨著基層治理新機制的全面推開,光華路街道辦事處還起草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一方案四章程”,對社區、群眾自治組織和物業服務企業權利、義務進行明確、細化、規范,確保了“干什么、誰來干、如何干、如何監督”責任、路徑、方法清晰。在黨建引領下,加強群眾自治新格局正在形成……
扎緊制度籬笆
打出監督組合拳
業主委員會是小區的“管家”,但管好居民“錢袋子”并非易事。原因之一,就在于部分小區業委會管理不善,導致公共資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為了給權力“上鎖”,對小區自治組織“賬房”進行有效監管,光華路街道辦事處強力推行“業賬社管”,即小區自治組織賬戶財務和公章印鑒由社區代為管理監督。
“現在,想要動用小區公共資金,除了業委會點頭、物業認可外,還必須征得我們社區的同意。”4月11日,在安和苑社區采訪時,該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靜一邊說著一邊搬出所轄小區業主委員會公章代管箱。箱子內存放著轄區4個小區業主委員會的公章。
“去年9月,我們轄區安和苑小區維修供水設備二次增壓泵支付費用時,業委會的負責人專門來到社區蓋章。”李靜說。按照“一方案四章程”相關規定,業主委員會在使用公章時,需要按照流程填寫“審批單”,經業主委員會負責人、社區黨組織書記及社區紀檢監督員三方確認、審核、簽字后方才允許使用公章。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規范小區自治組織行為,讓制度真正落地見效,光華路街道在各社區“紀檢監察”服務中心設立紀檢監督員,具體負責“業賬社管”各項工作。“紀檢監督員需要對資金、收支、合同、重大項目、大額資金進行全方位監管,切實保障收必進賬入庫、支必透明有效、審必公開公示、亂必追責問責。”光華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吳澤省說,“截至目前,我們街道已累計從業委會個人賬戶收繳到對公賬戶資金50余萬元。”
同時,光華路街道辦事處還強化審計監督,每年度統一委托第三方專業審計單位,對群眾自治組織的財務收支情況開展專業審計和公開公示,有效杜絕失管失控和微小腐敗現象發生。
“原本由業主委員會或者物業公司全權管理的小區經營性收入、開支,現在委托社區進行統一、規范的審核管理,真正實現了小區收益回歸廣大業主。我們很放心。”安和苑小區業主黃晗夢說。
聯席協商會議
合力辦好群眾事
“秉承‘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理念,我們構建了‘1+3+N’物業聯席協商會議機制,即對涉及小區‘三重一大’事項和黨建、民生方面的重大事項,在社區黨總支書記召集下,由社區、小區自治組織、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共同發力,并邀請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專業人士等社會各方廣泛參與,開展社區協商、公開議事、民主科學決策。”吳澤省說。“1+3+N”物業聯席協商會議一般每月召開一次,如果遇到緊急事件或突發事件也會隨時召開。
光華東區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問題正是通過這一機制得到了高效解決。
4月7日,一場特殊的會議在光華社區召開。參加會議的不僅有該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瑞曉,還有光華東區業主委員會代表、物業公司代表、社區民警、律師以及安陽市某科技能源公司負責人。
“2021年,光華東區老舊小區改造后,一直沒有安裝地面充電樁。居民多次到社區反映電動自行車充電難,希望安裝地面充電樁。”李瑞曉告訴記者。為了切實解決群眾困難,該社區按照章程召開了“1+3+N”物業聯席協商會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商討,各方就安裝位置、收費標準等達成初步共識。隨后,社區在居民微信群、小區公告欄發出公告,征集意見及建議。
目前,光華東區安裝充電樁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隨后將會在光華東區5個非機動車車棚安裝5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滿足居民日常需求。
“以前我們也反映過想安裝充電樁的問題,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能落實。沒想到聯席會議這么快就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光華東區業主委員會成員晁岳振高興地說。
和光華東區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一樣,如今,很多困擾居民的煩心事都通過“1+3+N”物業聯席協商會議這一機制得到及時有效化解,形成了社區共治共建的良性互動。
據統計,自該制度實行以來,光華路街道各社區先后召開聯席協商會議32次,討論解決事項29件,有效促進社區和諧,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強化政治引領,加快實現轄區內小區自治組織全覆蓋,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小區共治共建,積極探索‘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用真心真情辦好民生實事,在努力為居民創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的同時推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吳澤省說。
-----------------------------------------------------------------------------------------------------------------------------------------
中 原 新 聞 網 安陽熱線:15903638356 商務合作:13373918983 投稿郵箱:4004597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