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三夏 奪豐收
“民生田”收割現場(薛生海 攝)
安陽滑縣:“民生田”里的“芯”希望
安陽日報特約記者 徐淑霞
通訊員 梁瑞芳
又到一年麥收時。6月10日,記者在滑縣錦和街道董固城村13.1公頃的“民生田”里看到,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滑縣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等部門的專家正在對小麥進行實打測產。經過丈量田塊、機械收割、過磅稱重、測定籽粒含水率等工序,測出平均畝產600公斤以上,達到甚至高于今年滑縣優質強筋小麥的畝產水平。“去年,因為土地流轉等問題,小麥播種的日期延遲了15天左右,再加上地力水平以及播種量不足等因素,‘農大761’能夠實現這個產量真不錯。”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講師張玉峰告訴記者。張玉峰口中的“農大761”正是中國農業大學小麥研究中心培育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具有優質高產、抗旱抗凍等特點。“農大761”生長的這片“民生田”,是由中國民生銀行出資并牽頭與中國農業大學、滑縣政府共建的產教融合創新實驗基地。“滑縣是中國小麥第一縣,中國農業大學是農業教育最高學府。中國民生銀行作為一家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積極承擔起定點幫扶滑縣、助力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本次牽頭推進三方合作,建設滑縣小麥“民生田”產教融合創新實驗基地,共同打造集‘育-繁-推’于一體的‘科研+產業+資本’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對推動滑縣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該縣副縣長顧建宇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縣,滑縣強筋小麥種植面積約2萬公頃,“民生田”項目對于滑縣提高優質強筋小麥種植占比、優化滑縣小麥種植品種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農大系列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在‘民生田’的試種和展示,可以實現優良種子繁育落地以及農民群眾增產增收的雙贏目標,今年‘民生田’的優質小麥將全部作為良種繁育。”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李國昌介紹。提到農大優質麥品種,留固鎮種糧大戶史照亮格外激動,今年他種的146.7公頃農大優質麥也陸續收獲。“畝產量1200斤以上,比其他強筋小麥高出約150斤,病蟲害也少,收購價格每斤比市場價高約1毛錢。產量高、價格也高,我們農民得到了實惠。”史照亮說。
“小麥良種是確保實現糧食高產穩產的關鍵因素之一。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三方合作,以高校科研技術為支撐,以農業增產增收為目標,以突破性品種為載體,持續擴大優質強筋小麥在滑縣的種植面積,為滑縣種業發展注入‘芯’希望,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顧建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