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清水貫通是盛景 一河繞郭滟隨波
——安陽市積極推進古城水系工程建設紀實
大暑至,夏正濃。漫步護城河畔,可以看到碧波蕩漾、綠蔭環繞、水景交融。
隨著安陽古城護城河旅游基礎設施改造工程西南角樓段接近尾聲,部分完工區域向市民展露新貌,碧水泛波給盛夏帶來一絲清涼,千年古城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灣碧水繞城來
80.51公頃,6.3千米。
這是安陽古城護城河整治設計方案中提到的總設計面積和總長度。站在位于原三角湖公園西門附近的角樓處遠眺,護城河徜徉于青翠掩映之間,蜿蜒向前伸展。
護城河東南城墻片區一景
“護城河圍繞安陽古城,既是老城區唯一的雨水排水渠道,也是萬金渠南北干線的輸水渠道。整治后的護城河將成為安陽市環繞古城的一條生態景觀帶。”7月25日上午,安陽市古城保護整治復興工程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李建偉向記者介紹。他翻開安陽古城護城河整治設計方案,一幅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美景呈現在記者眼前。
安陽古城護城河整治項目于去年8月開始實施。整治內容包括:揭蓋恢復護城河故道,使多段暗渠重見天日;拓寬河道,駁岸拆除新建,重塑水系;騰退護城河周邊建筑,梳理地形,形成城垣景觀公園;沿河景觀改造,增加親水緩坡并種植濕生植物,增加生態效益與親水性。如今,行走在護城河沿岸,有“原生態”的女貞和亭子靜立迎賓,有補充種植的灌木、喬木因勢造型,水中蘆葦隨風搖曳,碧水泛著清波,風光旖旎。
“東南城墻片區已于今年5月完成施工并對外開放。西南角樓片區工程已接近尾聲,三角湖公園舊址將增設假山、橋梁、慢步道與親水平臺等新景觀,園內、園外景致相連,方便群眾觀水賞景。”負責安陽古城護城河整治項目施工建設的安陽古城保護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韞對記者說,“該項目一期工程預計于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工。”
問渠哪得清如許
安陽古城地勢呈龜背形,城內街區布局嚴謹,均勻分布著褡褳東坑、褡褳西坑、小嘴坑、紗帽坑、后倉坑、馬蓮坑等坑塘。文峰塔旁的西營坑水波蕩漾,鯉魚在睡蓮之間游來游去,岸邊柳樹成蔭。佇立水旁,近可觀亭亭綠植,遠可賞河岸風光。后倉坑毗鄰倉巷街,荷葉連連,水草搖曳,傳統民居倒映其中,觀水平臺與白玉石護欄為坑塘增添了濃濃的古韻,清風徐來,為在此駐足休憩的游人帶來一絲清涼。
古城中的坑塘歷史悠久,建造最初是用于蓄水和排澇。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坑塘逐漸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成為“一潭死水”。2016年,安陽市坑塘治理工作啟動,首先對坑塘中的污水進行截流,封堵污水口101個,并鋪設、完善污水管道1569米,后來又多次進行坑塘清淤作業,數年來共清淤45478.8立方米,實現了水質提升。
“清淤只是第一步。提升坑塘水質的關鍵在于‘引清’,要把古城內的坑塘與護城河相連通。”安陽市河湖坑塘事務中心管理科科長呼威遠介紹。為了引來清澈的活水,市住建局組織施工,在西環城河中段鋪設引清管網,將護城河與褡褳西坑、褡褳東坑、小嘴坑、紗帽坑相連通,同時在東環城河段修建引清泵站,連通后倉坑,此外還在北環城河段修建引清泵站,連通馬蓮坑。
水體治理后的古城水系實現了內外相通相連,護城河宛如一條綠色緞帶,串聯起古城中的各處坑塘,使碧水長流、魚翔淺底,賦予古城更多靈動與秀美。
水韻彰德別樣情
7月24日下午,雨過天晴,粉色的晚霞裝點天邊。68歲的陳先生和愛人來到文明大道路北的護城河邊散步。兩人相攜走過岸邊林蔭步道,過石橋,走到古城墻腳下,悠然愜意。“河水很清澈,河邊坡道也滿是綠色,細看可發現大理石護欄上雕刻著‘文峰聳秀’‘晝錦書燈’的圖案。有景色、有韻味,在這里散散步,舒適得很。”陳先生說。
跟陳先生一樣,40歲的李女士也在護城河邊散步。家住三角湖人家的她,晚飯后常到三角湖公園南門兩側的沿護城河綠地旁鍛煉。“我和鄰居常來這邊鍛煉身體,每天晚上唱戲的、彈奏的、跳舞的人很多。聽說護城河三角湖公園段馬上就完工了,以后再來就不光是鍛煉了,也是到景點觀光了。”李女士幽默地說。
一水護城,碧帶環廓。古城護城河整治一期項目預計于今年年底完工。整治后的幾段護城河景區將實現水泛碧波、綠帶護城,清澈如許的護城河與坑塘水系為城市增添了古韻新風,水域寬闊處或可實現“泛舟水上”,多處親水平臺的打造也將給市民提供與水親近的機會。
“護城河整治提升工程是古城水系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安陽古城整治復興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水隨城轉,城因水活。我們將休閑娛樂、歷史文化巧妙地滲透進這條河渠,待2026年古城整治復興工程全面建成時,必將繪就一幅堤固、岸綠、河暢、水清、景美,人水相親、人水和諧的城市水環境畫卷。”李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