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難”基金隨時出手救急難
安陽融媒記者 王慧敏
“救急難”,救人于危難。
一筆“救急難”基金,“兜”住了生活,溫暖了人心。
“感謝政府惦記著我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民政部門、慈善總會為我送來1萬元救助金, 真是雪中送碳啊,讓我感受到了政府的關愛和社會的溫暖。”8月2日,林州市振林街道居民元曉平激動地說。
今年54歲的元曉平,離異后獨自帶著兒子生活。她平時打零工,兒子也勤勞能干,日子過得還算不錯。2020年9月,她開始咳嗽,經檢查被確診為肺癌中期。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幾近崩潰。一個月后,她在醫院做了肺葉切除手術,隨后開始了術后化療。從患病至今,醫藥費已花去20余萬元,不僅掏空了家底,她還欠下不少外債。“現在,我需要靠靶向藥維持生命,每個月籌集藥費是個大難題。”元曉平說,“得知我市設立有‘救急難’基金,我提出了申請,順利獲得了1萬元的救助,這筆錢真的是解了我的急和難啊!”
和元曉平一同受益的還有林州市黃花鎮的龐志華。2019年國慶節期間,他兒子突然腿疼,經檢查被確診為右脛骨近端骨肉瘤。4年來,他帶著兒子輾轉各大醫院,先后做了5次手術,花費100多萬元,債臺高筑,用他的話說“感覺真的像天塌了一般”。正當他一蹶不振時,今年6月,市民政部門、市慈善總會將1萬元的“救急難”基金送到他的手上,讓他倍感溫暖。
“救急難”基金即困難群眾救急難慈善專項基金。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市關于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部署要求,發揮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銜接慈善幫扶資源,促進社會救助模式創新,今年3月,市民政局聯合市慈善總會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市、縣兩級困難群眾救急難慈善專項基金。區別于普通救助,這一專項基金突出的是切實幫助困難群眾解決遭遇的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急難問題,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緊急救助,幫助解決生活困難,提升困難群眾兜底保障水平。
這一專項基金自設立以來,我市共募集資金243.6萬元。為將這筆資金真正花在刀刃上,“兜”住最困難群體生活,我市各級民政部門通過走訪、比對、反饋信息等渠道,及時了解掌握困難群眾情況,按照“全市聯動、分級籌措、分級救助”原則開展相關活動,實現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打通了社會救助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專項基金共救助困難群眾135人,發放救助資金78.93萬元。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多渠道募集資金,把“救急難”專項基金做大做強,并完善救助程序,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及時收集亟需救助的群眾信息,精準發現慈善需求,實施精準救助,進一步推動我市社會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