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網事
編者按:
今天(8月8日)是我國第十五個全民健身日,本周是我國第一個體育宣傳周。期間,安陽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健身活動。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運動健身需求,安陽的全民健身事業如何發展?請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去看看。
全民健身 一起動起來
提升公共體育場館服務效能
6個公共體育場館 8月8日免費開放
安陽融媒記者 鄧嫻
今天是我國第十五個全民健身日,安陽市公共體育場館在原來免費或低收費的基礎上,今天免費開放,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優惠便利,推動公共體育場館為民惠民服務再升級。
記者從市文廣體旅局群眾體育科獲悉,安陽市于今日開展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科學健身指導、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學甲骨文操等活動,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同時,市文體中心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市體育發展服務中心體育館,安陽全民健身中心,安陽體校游泳館6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對外開放,市民可以提前預約,參與相關健身項目。
推動全民健身,環境優良的健身場館是重要依托。8月6日,在市文體中心體育館外的籃球場、乒乓球場上,孩子們投球、傳球,比拼正酣。看著孩子在場內打球,市民鄭瑞敏告訴記者:“他每天都會來打一會兒球。新建的球場設施好,環境也好,每天都有很多人來運動、健身。”目前,市文體中心體育場室內場、室外場,體育館室外籃球、乒乓球、網球、五人制足球、門球等運動場地均免費開放。不僅如此,為豐富群眾文體生活,全市所有公共體育場館嚴格落實免費或低收費對外開放措施,做到重大節日免費對外開放,平時實行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健全基層健身網絡
安陽市從“15分鐘健身圈”邁向“10分鐘健身圈”
安陽融媒記者 鄧嫻
“走,到廣場跳舞去!”8月6日傍晚,家住文明大道與興業路交叉口附近的市民楊小智叫上鄰居,一起去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上跳舞。“出門步行10分鐘就能到,每天健身很方便。”楊小智說。目前,安陽市已建設鄉鎮、行政村(社區)健身工程2476個,市區“15分鐘健身圈”和農村全民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群眾健身更加方便。
像楊小智一樣,健身運動已成為許多市民的生活習慣,“15分鐘健身圈”則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場所。“15分鐘健身圈”是指在城市社區,居民從居住地步行或騎行不超過15分鐘范圍內,有可供開展健步走、廣場舞、球類運動等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場地設施。根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提升行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與城鄉人民群眾需求相適應、與人口要素相匹配的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目前,安陽市已實現市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的目標,正朝著“10分鐘健身圈”新目標邁進。
體育強則中國強。建設體育安陽是安陽人的共同目標,安陽市正朝著這一目標不斷邁進。據了解,未來,安陽市將加強城市綠道、健身步道、自行車道、體育中心、體育公園、多功能運動場、健身房、社區文體廣場以及足球場等場地設施建設。到2025年,安陽市將新建、改擴建5個以上體育公園,全市建成500處以上足球場,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數量達到0.9個,所有縣(市)建成“兩場三館”,即體育場、室外體育活動場和體育館、游泳館、全民健身綜合館。
“目前,滑縣已建成一個體育公園,安陽縣(示范區)的兩個體育公園正在建設。”市文廣體旅局群眾體育科科長郭玉林介紹,“安陽市將加快推進體育強市建設,到2025年,我們的群眾健身設施配置會更豐富、功能也更完善。”
市民在跳健身操(安陽融媒記者 高倩 攝)
你鍛煉 我培訓
公益體育指導員帶動起更多人
安陽融媒記者 高倩
8月7日早上,安陽城鄉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會議室內,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郜麗平正在輔導該單位的廣播體操隊訓練。這支26人的隊伍在市運會廣播體操比賽中奪得了第一名,即將代表安陽市出征省運會。作為一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郜麗平每年都會利用業余時間參加針對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專業培訓。學習結束后,她會在所屬健身隊伍中推廣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讓更多健身愛好者得到更專業、更科學的指導。
在安陽市,還有很多像郜麗平一樣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他們分散在各個健身團體中,指導市民開展健身運動。田鳳麗是市健身氣功協會副會長、老年體工委太極拳專項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鄴楓太極拳健身俱樂部主任,2014年取得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除參加表演活動外,田鳳麗常常奔波于各個站點之間,傳授健身氣功功法和太極拳,為群眾提供科學指導。有時她還會進機關、社區,深入農村進行指導。對于新加入的學員,他們還會集中開班,從基礎教起。“太極拳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屬項目,越早學越好。大力推廣太極拳運動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我希望能用專業知識帶動、引導更多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田鳳麗說。
記者了解到,安陽市每年都會培訓申報一批社會體育指導員。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1.6萬余人,社會上的公益健身團隊基本都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這些社會體育指導員均需經過申報審核才能拿到證書,且每個級別都要有一定年限的專業積累。
市民在全民健身驛站鍛煉身體(安陽融媒記者 鄧嫻 攝)
智能化為健身添趣味
安陽市建成7個智能健身驛站(房)
安陽融媒記者 鄧嫻
“請選擇測試項目,請抬高手臂。”8月6日,在智能健身器的語音提示下,市民李磊完成了高位推舉訓練。他告訴記者:“智能健身房的器械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測試體能,隨時掌握鍛煉時的各項身體數據可以有針對性地鍛煉。”像這樣的智能健身驛站(房),安陽市已建成7個,使群眾健身更加智能化、趣味化。
李磊所說的智能健身房在市文體中心體育中心的西北角,是一處室外健身房,可以進行心肺功能鍛煉和仰臥起坐、俯臥撐等項目的訓練,每套訓練器械上都有詳細的使用步驟,鍛煉者還可以用手機“掃一掃”功能查看數據。記者體驗了一下,運動時,健身器械顯示屏上可隨時顯示運動時間、能量消耗、心率等數值變化。
隨著群眾對運動健身需求的日益增長,優良的健身場地和設施成為群眾健身的新追求,智能化健身受到歡迎。2021年,安陽市在安陽博物館西北角建成了一代智能健身路徑,帶有音樂功效的智能健身器材為群眾健身帶來樂趣。去年,安陽市推廣建設全民健身驛站。在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東側的一處健身驛站,一位正在鍛煉的群眾告訴記者:“上面有遮陽棚,白天來鍛煉也曬不著。鍛煉時還能顯示數據,邊健身邊聽音樂,健身變得輕松了。我每天都來,可以關注自身健康數據的變化。”
除了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廣場,安陽市在洪河公園、洹園、家和廣場、四府墳健身活動廣場分別建有全民健身驛站,讓群眾健身不再枯燥乏味,讓健身變得更加智能、科學、有趣。
太極拳 廣場舞
老年人不一樣的運動范兒
安陽融媒記者 高倩
“好球!”“再來。”8月5日上午,市老年文體苑乒乓球館內人聲鼎沸,精彩場面迭出,打球的老人個個神采奕奕,身手矯健,直拍、橫拍、弧圈、削球,不到最后決不放棄。他們中有青年人,也有白發老者。82歲的閆鵬志老人基本每天都會來,已經堅持了近20年。“打會兒球,心情好,也能鍛煉身體。我很喜歡這里,設施完善、服務也好,大家非常友善,會主動帶新手練習。”
“跟著音樂,預備,走起。”在市老年文體苑二樓,64歲的郭慧玲正帶領一支30多人的隊伍排練健身操,他們準備在全民健身日當天一展風采。組成這支隊伍的阿姨們因為相同的愛好聚到一起,除了在場館內練習外,她們有時也到廣場空地操練,不少人都學會了好幾種健身操。60歲的李榮霞說:“在家閑著無聊,和大家一起鍛煉,不光能健身,還豐富了生活。”
市體育發展中心工作人員李安生介紹,市老年文體苑每天分上午和下午兩個時段開放,上午7時開放,下午2時30分開放,內有臺球室、健身房、圖書室、棋牌室等場館,只服務老年群體。符合年齡的老年人帶著身份證和證件照前來辦證,就可以憑證免費使用各種場館和設施,每天有二三百人來健身、學習。記者從市老年體工委了解到,目前,該單位下轄14個老年人健身專委會,主要包括太極拳、健步走、廣場舞等團隊。為引導老年群體科學健身,市老年體工委每月還會舉辦老年科學健身大講堂,通過直播的形式普及科學健身知識。
老年人健身熱情的高漲是安陽市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每天,在安陽市的廣場上、公園里、健身房內,到處都有健身者的身影,他們汗流浹背卻喜笑顏開,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
少年兒童參加輪滑訓練(安陽融媒記者 鄧嫻 攝)
網友聲音——
提質升級 讓健身環境更美好
安陽融媒記者 鄧嫻
隨著人們對運動健身的日益重視,全民健身活動也越來越豐富。跑步、滑輪滑、跳廣場舞,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公園里、廣場上揮灑汗水,放松身心。群眾的健身熱情高漲,對健身環境的要求也更高,那么,如何讓健身環境更加優越?8月7日,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網友“淡然”是一位年輕的健身達人,每天晚上都到廣場上跳廣場舞,她告訴記者:“一到晚上,廣場上熱鬧著呢,到處都是鍛煉身體的人。鍛煉好身體才能干好事業,咱安陽全民健身的氛圍挺濃厚的,也希望相關組織多舉辦一些體育賽事、活動,調動更多人運動健身的熱情。”
隨著市文體中心、全民健身驛站等健身場所和設施的投入使用,安陽市全民健身環境日益優化。網友“月滿西樓”告訴記者:“我一般去市文體中心鍛煉,雖然離家遠些,但那邊新建的設施環境好,運動起來心情也好。現在大家的追求都高了,健身設施要好,環境更要優。我希望政府可以在公園里多建健身驛站,讓更多人有機會進行有氧運動。”
提倡全民健身更要文明健身。網友“樂凱”說:“在廣場上鍛煉身體時,經常會見到被毀壞的健身設施,不僅沒法用還可能傷著人。公用健身設施是城市的公共財產,是為滿足群眾健身鍛煉需求而設的,大家都應該愛護它們,做到正確使用、合理利用,讓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
采訪中,很多網友對安陽市日益優化的健身環境表示肯定,也希望健身設施和環境能夠進一步提質升級,擴大優質供給、滿足群眾需求,讓我們的健身環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