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
安陽融媒記者 高倩 文/圖
這幾天,河南農業大學師生參觀安陽“紅旗渠精神進校園巡展”的熱度不減,龍子湖校區圖書館一樓的參觀者絡繹不絕。參觀過后,文法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張雅靜感慨:“紅旗渠不光是一項水利工程,還是一條精神長渠。”
在河南農業大學,紅旗渠精神不只在聽到的故事里,更在腳踏實地的尋訪中,學校相當一部分師生之前去過紅旗渠,參加過宣傳紅旗渠精神的相關活動。
王一博是河南農業大學學生會校團委委員,前段時間,他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青馬班”,到林州探尋更多紅旗渠修建的歷史故事,學習紅旗渠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讓紅色基因在青春熱血中流淌。
“我對紅旗渠的認識分為三個階段,最初只是聽說過,今年暑假到安陽林州實地參觀紅旗渠,宣傳紅旗渠精神,這次參觀使我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農學院農學專業的徐詩洋說,在院系組織的大學生“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中,她和老師、同學一起到紅旗渠紀念館與青年洞參觀,聽當地老人講述修渠故事,并進行走訪調研,將紅旗渠精神體現在社會實踐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位林州老人帶著孫子來紅旗渠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后來,那個孩子說自己也要像先輩一樣,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這讓我真正理解了,紅旗渠精神是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紅旗渠精神代代傳。”徐詩洋說,聽說“紅旗渠精神進校園巡展”活動要在農大舉行,她第一時間就報了名。“通過這次巡展,我對紅旗渠精神的感悟更深了。”她說。
最近,河南農業大學實驗室設備處的劉佳老師也到“紅旗渠精神進校園巡展”現場參觀。其實,早在3年前她就去過紅旗渠,正是因為那次經歷,她從紅旗渠精神中汲取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便決定也要帶父母、孩子到實地去參觀感受。這三年,她和家人先后去了林州3次。她說:“紅旗渠很壯觀,紅旗渠精神永在。今后要把紅旗渠精神作為指引,立足崗位,取得更大的成績。”
在河南農業大學,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不少師生表示,紅旗渠精神永不過時,這種精神始終鼓舞著大家,今后要深化學習,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不負時代使命,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