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紅色武鄉旅游推介會在第四屆山西文博會展廳的主舞臺隆重登場。臺上地方特色濃郁的文藝演出,把展廳的氣氛烘托得熱熱鬧鬧,舍不得挪步的人們,眼睛始終以舞臺為焦點,不少人更是掏出手機、舉起相機,記錄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首先登場的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鄉琴書《娘心》。這一傳統曲藝節目主要講述日寇侵華在太行山區燒殺搶掠,村民李改花的丈夫被日寇殺害。為報國仇家恨,李改花先后送三個兒子參加八路軍,他們不幸都犧牲在抗日戰場。這個悲壯故事譜寫了抗戰時期太行人民與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的感人篇章。山西省非遺傳承人、武鄉曲藝隊常惠斌是《娘心》的主演,他說:“我們這次來參加文博會旅游推介演出,主要是宣傳抗戰精神,宣傳八路軍文化,借這個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了解我們武鄉,了解武鄉的地方曲藝和地方文化。”曲藝演員投入的演繹,贏得了觀眾的充分認可,太原市民岳拴龍夫婦對《娘心》贊不絕口,倆人樂呵呵地爭相對記者說:“唱得挺好的,表情也好,我們挺喜歡看的,這是很有特色的一個地方劇種。”看完節目,夫婦二人對武鄉這塊留下抗戰足跡的紅色土地產生了濃厚興趣,當場就拿著一張武鄉旅游地圖仔細琢磨起來。
緊接著上演的是武鄉秧歌現代劇《養女勝親生》,以及詼諧幽默的相聲表演。植根于民間的武鄉秧歌作為一個地方劇種,有170多年的發展歷史。它的唱腔、表演形式通俗易懂,與當地方言語音、民間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鄉土氣息濃郁。“一進來看見舞臺上正在表演這些節目,很棒,這種傳統文化很讓人喜歡??赐赀@些節目,我感覺這是很有文化底蘊的地方。”來自新疆的阿克托特這幾天剛好在太原,一聽說有個文博會,她特意趕到現場,武鄉旅游推介專場讓她對武鄉頗有好感。
武鄉縣委宣傳部負責同志這樣給記者介紹:武鄉,是一座沒有圍墻的抗戰博物館!八路軍在這里亮劍,太行精神在這里孕育,民族脊梁在這里挺起。武鄉以弘揚太行精神、傳承八路軍文化為宗旨,傾力打造以八路軍文化為主題的旅游項目。國家4A級景區八路軍文化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這里,人們可以身穿八路軍軍服,進行紅色軍事拓展訓練;可以坐在抗大分校學習紅色文化,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可以穿越歷史時空,參與抗日情景劇《反掃蕩》《太行游擊隊》等,重溫那段烽火歲月。游擊戰體驗園則設計了地雷戰、地道戰、圍困戰、追擊戰等八路軍10大游擊戰法體驗項目。我國北方第一部以革命歷史為題材的大型實景演出《太行山》,由700多名老區人民傾情演繹,融觀賞、體驗、教育于一體,再現了八路軍與老區人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的感人史實。他自豪地說:“在武鄉,吃小米飯、住老區炕、唱抗戰歌、打游擊戰、看抗戰戲,體味那永遠的感動,這是心靈的蕩滌。巍巍太行,聳立的山峰因為有了英雄而更加挺拔和昂揚。如今的武鄉,紅色旅游概念深入人心,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全國紅色旅游重點縣、中國紅色地標、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一項項國字牌殊榮,紛至沓來,實至名歸。”山西日報記者 尤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