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長治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2020年長治市經濟工作。市委書記孫大軍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楊勤榮主持。
會議指出,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就事關山西長遠發展和當前經濟工作的重大問題作了深刻闡述,對全省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經濟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要悉心領會省委提出的“過程論、重點論、系統論、主體論、標準論”,不斷深化對發展階段特征、演進趨勢、內在規律的科學認識,始終保持做好經濟工作的正確方向;要深刻理解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統籌當前長遠,全力抓好基礎性全局性牽引性重點工作,不斷開拓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要倍加珍惜省委明確長治“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牢牢把握這一重大發展機遇,深入謀劃和推進,為全省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斷創新領導觀念、機制、方式方法,努力把長治的經濟工作做得更好。
會議認為,2019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素制約加劇、環保約束趨緊的復雜形勢,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創新驅動加快實施,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三大攻堅戰成效明顯,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當前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要正視問題,深刻理解把握省委提出的“五論”,不斷提高抓經濟工作的思想認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確保長治經濟在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征程中行穩致遠。
會議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總的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確保 “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會議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兩個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
會議強調,要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全力補短板、強弱項。一要狠抓轉型項目建設,大力培育創新生態。大力推進開發區建設,圍繞長治市轉型發展“十大產業”,聚焦省委對長治市的產業定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推動裝備制造、高端LED(半導體光電)、生物制藥、特色農業、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壯大產業集群。著力補齊服務業短板,積極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培育生活性服務業,加快長治金融服務區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大對創新平臺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強“雙創”工作,落實好長治市各項人才政策,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辦好“長治技能大賽”和青年“雙創”大賽,為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推動長治市創優營商環境80條全面落地,努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二要加快推進能源革命,高標準保護資源環境。搶抓我省能源革命綜改試點的歷史機遇,打造綜合能源和能源裝備制造“兩大供應商”。加快新能源發展,積極發展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等產業,因地制宜推廣農村清潔供暖方式,推進農村能源革命。深入開展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2020年底前主城區公交車和出租車要全部更新為新能源汽車,把濱湖區打造成為國內外一流零碳社區樣板。嚴格建設用地總量管控,提升全市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扶持壯大固廢利用產業,深化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三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依托長治市深厚歷史文化資源,重點發展一批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加強文創產品開發,培育一批優秀文化創意、民間工藝品創作企業,推動特色文化產品進入市場,叫響上黨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優化文化產業布局,引導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加快推進“三館一園”建設,大力實施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完善提升工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文化獲得感。壯大律師隊伍,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四要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靠技能提高工資性收入,通過“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培訓和發展職業教育,造就大批熟練勞務人才和實用人才,加快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中高端技能人才。要靠創業提高經營性收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要靠改革增加財產性收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引導發展多種形式集體經濟、合作經濟。要靠政策增加轉移性收入,落實好強農惠農和農業補貼政策,落實好提高職工社保待遇水平政策,落實好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收入分配政策。持續推動長治市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十大行動的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醫療獲得感。持續推動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的意見》落實,切實減輕群眾的支出負擔。會議強調,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要在已有戰果的基礎上,乘勝前進、盡銳出戰,向人民兌現承諾。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四個不減”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深化產業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消費扶貧等各項工作,強化志智雙扶。建立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全面開展“回頭看”和脫貧普查。統籌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兜底,探索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有機銜接。
會議強調,要大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太行宜居山水名城。一要著力推進上黨城鎮群建設。要加快推進“一城四區”一體化發展,帶動長子、壺關、襄垣三個縣協同建設“1+6”上黨城鎮群,推動主城區功能、設施向上黨、潞城、屯留延伸,圍繞空間拓展、品質提升、文化提質、產業轉型,突出抓好濱湖片區、長治東站片區、長治南站片區,長豐片區、天晚集片區、上黨中心區、潞城中心區、屯留中心區,北寨片區、上黨府衙片區,高新區起步區、軍民融合片區等12個片區建設。二要全面提升核心區品質。實施“兩下兩進兩拆”(即管線下地和廣告下墻、停車進庫進位、拆除違建和圍墻)專項整治、城市設計與特色塑造、生態空間建設、道路交通優化、居住環境改善、城市管理精細化六大工程,精心打造濱湖區城市名片,整體推進環漳澤湖采煤沉陷區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大力推進體育公園和主城區街頭游園、綠地和生態停車場等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太行公園景觀提升改造工程,繼續推進長豐、天晚集片區棚戶區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步伐。三要積極推進大縣城建設。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和生活服務業,提升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就地城鎮化水平。各縣城要依托自身產業基礎,與中心城市做好產業分工協作。四要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抓好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運營,激勵人才返鄉創業,促進各類要素走進農村、振興鄉村。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建設美麗宜居宜游新農村。五要加快與東部和中原城市群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主動融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發展,構建內暢外聯大通道,加快推進國道207、208全線改擴建工程,積極開展壺關經陵川到云臺山、平遙經沁源到安澤兩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黎霍高速公路。全力配合太鄭高鐵建設,確保如期通車;做好長邯聊客專、太行山大峽谷旅游軌道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長治機場改擴建,推動屯留沙家莊通用機場建設。
會議強調,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特別要把結果導向更加鮮明地樹立起來,使之成為一種工作理念和工作制度。2020年的經濟工作方向已經明確,我們就是要以結果論英雄,通過評判結果來檢驗落實的程度、發展質量,并以成果為向導來發現好思路、好經驗、好干部。
會議號召,全市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不懈奮斗,圓滿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美麗幸福長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負責同志;市法檢“兩長”,其他副廳級負責同志;市政府秘書長,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各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各縣區發改局局長;市直各部門和駐市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市人大、市政協專門委員會和工作機構主要負責同志;駐市大型企業、大專院校主要負責同志;縣級以上開發區各一名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區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部分民營企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來源:長治日報 記者: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