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黨區的西火鎮,有這樣一位書法家,他不是機關工作的公務員,也不是企業上班的職員,而只是一位常年耕作于田間的農民。他苦練書法70年,其書法造詣在當地及全國都有一些名氣,他就是農民書法家郜仁魁。
圖為:郜仁魁獲得的榮譽
郜仁魁是一位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農民。而頭上卻戴著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國際川夫書畫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東方晟躍(北京)文化傳謀有限公司書畫藝術顧問、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會員、國家二級書畫師等桂冠。
走進西火鎮橋頭村郜仁魁的小院,看到郜先生正在院中用磚塊架著的青石板上寫字。他手里提著的是一支“楂筆”,筆桿足有二尺長,一會功夫就在青石板上寫下了“家和萬事興”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圖為:郜仁魁練習書法
郜先生見有人進院,隨即放下手中的筆,迎上前來和我們打招呼。郜仁魁現年已79歲,他一生酷愛書法,書法練習從未間斷。回眸往事,郜仁魁告訴我們說,從八歲多他就開始學習書法,初練時,他用磚(方磚)代紙,以水代墨,省墨省紙,經濟方便。十五歲時,鄉鄰求寫春聯,他有求必應,珍惜極好的鍛煉機會。成年后,每天下地勞動歸來,即使再疲憊也要習書,寒來暑往,如癡如迷,有時晚上在燈下苦練;有時在揮鋤弄禾間歇,隨手撿一木棍于田邊地頭苦練;下雪了,天賜良機,拿一根長木棍在雪地苦練……
經過長年的臨摹苦練,造就了他今天的書法造詣。2007年,他的榜書精品在上海參展,并入編 《第三屆中國榜書大展作品集》。此后,他的筆下精品不斷,書法作品分別被編入 《中華古今書畫家吉祥福壽作品大典》《當代書畫家墨跡選》《世界書畫家大辭典》等三十余集書畫名典。不少作品曾參與赴香港、朝鮮、日本、泰國、加拿大等國的巡回展覽,并二十多次榮獲金、銀、銅獎。2011年,郜仁魁被評為“中國最有收藏價值作品500強藝術家”。
圖為:郜仁魁書法作品
在交談中了解到,在2018年,郜仁魁先生腦梗復發住院,出院康復期間,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妻子無微不至,精心調理,日漸好轉,但他仍耐不住性子,執意要妻子攙扶,拄拐杖下地寫字。他說到,“書法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書法作品,讓大家知道這是我們農民寫的,同時也要把這一精神財富傳給后人,奉獻社會。”
走進他的臥室,依墻而立的兩個柜子、三個木箱裝得滿滿當當,都是郜先生的作品。郜仁魁說:“現在身體不如以前了,我就是想在有生之年為子孫后代留下點東西,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書法藝術盡點微薄之力。”
如今,已年逾古稀、身體有恙的他,仍然在不間斷地“以帖代師,以地代紙,以水代墨”刻苦地練筆書寫,風雨無阻,臨池不輟。(來源:上黨融媒 記者:靳曉姝 郝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