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長治 > 正文

煥然一新!盤點沁源縣10大變化

來源:黃河新聞網編輯:郭晨霞發布時間:2020-01-08 10:57:45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記者 晉升 通訊員 鄧煥彥)近年來,凡是到過沁源的人,幾乎都異口同聲地感慨城鄉“煥然一新”“變化巨大”“越變越美”“恍如隔世”。外人到沁源,說真美!游子歸故里,贊大變!就連日日生活于此的沁源人,也常嘆日新月異!

  沁源變了,但到底變在哪里呢?經歷不同,閱歷不同,感受自然不同。最大的變化在10個方面。

  一是發展思路之變。2018年初,中共沁源縣委確立了“綠色立縣 建設美麗沁源”的發展戰略,確定了“轉型、增綠、開放、強基、富民”五大發展思路和“修路、種樹、治水、興文、尚旅”五條發展路徑,明確了建設“綠色、康養、文化、幸福、美麗”的發展目標。這一戰略的提出,符合中央新發展理念的精神,切合沁源發展的實際,得到了全縣干部群眾的積極響應。同時,得到了國家權威機構《國家治理周刊》的高度評價,稱贊“沁源的綠色立縣理念,蘊含著對‘兩山’理念的深刻解讀,準確領會了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精神實質,全面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創新落實了中央和山西省委的決策部署”。

  二是發展舉措之變。綠色立縣戰略,旗幟鮮明地提出落實發展思路的“落腳點”和“起步點”,那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好“修路、種樹、治水、興文、尚旅”五條發展路徑。通過修路,努力改善道路交通設施條件,打造外聯內暢的交通網絡大格局;通過大規模、大范圍、大面積種樹,守好青山綠水,構筑綠色屏障;通過大力實施防洪水、保供水、護源水、抓節水、用活水、強管水“六水共治”,充分利用“沁河源頭”這塊金字招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水利工作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方針,實現水清、堤固、岸綠、景美;通過不斷挖掘、鞏固、傳承、弘揚特色文化,把振興文化作為沁源新時代新征程的戰略重點,,使之成為建設綠色沁源的強大精神力量;通過科學整合文化旅游資源,堅持以全域旅游為主線,真正將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興大舞臺、群眾穩定脫貧的重要增長極以及綠色沁源建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此過程中,統籌推進城鄉建設、生態文明、民主法治、民生事業、黨的建設等各項工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平衡穩定。現在,沁源縣已經在“五條路徑”上邁出了鏗鏘的步伐,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三是思想觀念之變。由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沁源長久以來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之中,人們與外界接觸不多不深,思想觀念滯后,眼界視野不寬,發展動力不足,創新意識不強。有時組織出去參觀學習,也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動輒看了激動,聽了感動,回來不動。究其原因,是干部群眾學習意識不強,特別是縣里的高中層干部沒有進行過正規化、理論化、系統化、現代化的高等教育,對前瞻性的事物不了解,對國家的政策吃不透,對發展的機遇把不準。為此,縣委通過高端培訓資源、高端智庫資源“兩高下基層”活動,對縣、鄉、村三級干部和優秀青年干部分門別類地進行各種類型的學習培訓近兩萬人次,不僅開闊了發展視野,提升了業務素質,提高了工作本領,更重要的是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激發了動力,使他們成為綠色沁源建設的帶頭人。

  四是干部作風之變。縣委通過“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緊緊把握“覺醒”與“革命”, 激發提振干部的精氣神,著力打造擔當作為、勇當先鋒的干部隊伍,在干部隊伍中樹立擔當為榮,避事為恥的理念,要求各級干部擔在關鍵、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既出力、又出彩。為推動工作的開展,縣委、縣政府每半年組織一次觀摩檢查,嚴格打分排隊,進行以獎代補。在“有為就有位、干事就重獎”的鮮明導向下,全縣干部思想觀念大轉變,工作作風大轉變,想干事的人多了,想學習的人多了,想辦成事的人多了,想創新發展的人多了。大家圍繞縣委的工作思路,堅持一線工作法、徒步工作法、“三同”工作法、蹲點工作法、定釘子工作法,踏踏實實抓工作,真刀真槍去落實,積極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他們黎明即起,深入基層一線抓落實,外出尋求合作謀發展;夜半未眠,研習政策理論充電忙,思考推進工作竭慮憂。縣里一位退休領導干部在參加縣里組織的全縣重點工作和鄉鎮工作觀摩后深有體會地說“官累了,民笑了,干部們夜以繼日辛勤苦干,確確實實使老百姓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

  五是對外開放之變。發展的目標、路徑既定,但如何更好更快的發展?沁源縣通過多種途徑引進清華大學、中央黨校、人民智庫、人民論壇等高層團隊、高端人才對沁源進行實地踏勘、規劃設計,舉辦“二青會三人籃球賽”等大型的體育賽事和文旅推介活動,使沁源的知名度與日俱增,美譽度不斷攀升,影響力顯著提升。現在,正在依托山、水、林、田、湖等生態資源,逐步盤活農村閑置民房、集體用房,以及空置廠房等沉睡資產,著力打造文化旅游、森林康養、休閑度假、農業體驗等新業態,使“綠水青山”不斷向著“金山銀山”拓展轉化。

  六是文旅提質之變。沁源歷史以來群眾文化活動就比較活躍,旅游開發也相對較早,沁源縣委、縣政府根據這一特點,因勢利導,作出了《關于加快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決定》。為此,縣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向一流高校引智;通過與新聞單位開展多層次、多模式的深度合作,向中央媒體引勢;通過招商引資引智,向知名企業引力。全縣各種類型的節慶活動和旅游推介活動此起彼伏,村村都建起了秧歌隊、綠色小夜校、鄉村文化記憶館,校校建有籃球隊等,呈現出鄉鄉有節慶、月月有活動的喜人態勢。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傳統要素,“商、養、學、閑、情、奇”六大新型要素,“安、順、誠、特、需、愉”六字要訣,全面打造“夏住沁之源、冬享民俗年”和“康養度假勝地”的森林康養旅游品牌,著力建設“全域旅游大樂園、全域度假大游園、全域康養大田園、全域美麗大花園、全域友善大家園”,正在形成集森林觀光、康養、探險、科研與當地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緊密融合的全域旅游體系。沁河鎮的韓洪溝、王和鎮的古寨、王陶鄉的嶺上、赤石橋鄉的桃園與善樸、景鳳鄉的社科、靈空山鎮的第一川、五龍川、黑峪等一批村莊都已經成為聞名遐邇的旅游示范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使公民道德建設不斷增強,移風易俗蔚然成風,鄉風文明潤物無聲。

  七是城鄉面貌之變。近年來,縣里在鄉村振興上,聚力產業興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聚力生態宜居,抓好人居環境改善;聚力鄉風文明,繁榮興盛農村文化;聚力治理有效,保持農村和諧穩定。按照三級書記抓、真金白銀抓、村企聯動抓、超常舉措抓、典型引路抓、統籌協調抓;領導到位、規劃到位、投入到位、考核到位、農民到位“六抓五到位”要求,投入資金2億余元,重點打造了20個示范村、100個重點村。與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簽訂沁源縣、鄉、村一體化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全面合作框架協議,依托其學科研究平臺和人才力量,量身打造“1+14”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區模式。縣城建設,在“精、特、美”理念下,充分發揮青山環抱、綠水相擁的特色優勢,全面加強歷史元素、文化符號的挖掘運用,注重把握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山城、水城、綠城、紅城、趣城、慢城”特色縣城。如今,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生機勃發。白日,綠色掩映,環邑皆綠;街潔路凈,花團錦簇,一片迷人的旖旎風光。夜晚,街頭千樹披彩,萬燈閃爍,燈火輝煌,流光溢彩,成為不夜之城,仿佛閬苑仙葩。

  八是交通格局之變。交通,是與每一個老百姓都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2018年,縣里提出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干線公路提檔升級、旅游公路提速增效、農村公路提質達標,搭建起“十字”高速大通道和“四縱五橫一環”的干線公路主框架,完善“鐵公機”立體交通運輸網絡,組織實施了對外大通道準備戰、旅游干線突擊戰、四好農村路建設大會戰,共完成干線公路、旅游公路、農村公路216公里,完成投資3.42億元。2019年,又開工建設農村公路項目24條173公里,總投資2.27億元。現在,黃土坡隧道正在全速推進,太岳機場建設正在有序推進,黎霍高速公路業已開工建設,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骨架,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道的全面提速發展,輻射功能齊全的交通運輸體系已基本形成,祖祖輩輩沁源人出行難的問題將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徹底解決。

  九是旅游發展之變。近幾年,通過各個鄉鎮舉辦“賽羊會”“金菜花旅游文化節”“交口情菩提緣文化旅游節”“花海花坡風情草甸”“國際寵物生態露營節生態運動帳篷節”“農耕文化旅游節”等各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和全國主流媒體的采訪、著名作家藝術家采風、清華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全國無人機航拍大賽、抖音大賽、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展和國際電影節、鄉村復興論壇·沁源峰會的舉辦等多種活動進行全方位、立體式深度挖掘、全面展示;通過出臺的《鼓勵支持影視劇組來沁創作拍攝優惠政策(試行)》和電影《同喜》《國寶險途》《大河向東流》等在沁源的拍攝,業已讓久居“深閨”的美麗沁源聞名遐邇聲名鵲起。現在,沁源街頭、景區、鄉下的陌生面孔日漸增多,旅游團隊、徒步驢友、自駕游者紛至沓來。據縣交警部門統計,2019年除夕到正月初六,縣城人民路車流量為50737輛,是2018年車流量13184輛的3.8倍,增長了284 %。今年以來,全縣接待旅游人數450萬人次,增長23%;旅游收入40.55億元,增長22.8%。現在,古老而美麗的沁源已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旅行者的目的地、投資者的關注地、文化界的向往地。

  十是社會聲譽之變。過去,沁源就是偏僻、落后的代名詞,知名度不高,美譽度不大,影響力不強。近年來,沁源在發展的同時注重推銷自己。特別是沁源的資源優勢、發展環境、發展變化,通過各級媒體、專家、學者的真誠宣傳,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知名度與美譽度不斷攀升,影響力不斷提高,收獲了滿滿的榮譽。先后獲得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 “人民喜愛的旅游目的地” “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中國最佳全域旅游創建示范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姚基金2019年特別貢獻單位”“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鄉村振興示范縣”等一系列國字號榮譽稱號。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沁源縣共獲得各種表彰近150項,其中,國家級24項、省級48項、市級72項。

  沁源之變,在于縣委、縣政府抓準了綠色立縣這個發展的“牛鼻子”,抓住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向往這個發展的“落腳點”,抓緊了干部隊伍這個發展的“關鍵少數”,抓好了解放思想這個發展的“關鍵點”,抓實了對外開放這個發展的“硬路子”。

  沁源已變,變在宏觀,變在微觀;沁源在變,變在超前,變在精細;沁源還變,明天的沁源必將變得更加富饒、幸福、美麗!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尤物193yw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亚洲午夜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