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記者 楊金銘)2019年12月2日凌晨,長治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理站接到了來自產科的緊急電話,有一位孕29周的重度子癲前期產婦要急診剖腹產,情況不容樂觀,需要新生兒科配合搶救。值班醫生聞訊立即趕到手術室,開啟了搶救生命的“拉鋸戰”。
圖為:29周早產兒
0:20分,患兒出生了,產科和新生兒科立即組成窒息復蘇搶救小組,在手術室第一時間對患兒進行全力搶救。0:28分,患兒呼吸略微好轉后,產科護士將患兒緊急送到新生兒科進行后續治療。因患兒屬于早產,體重僅1000g,檢查中出現了反應差、呻吟、皮膚黏膜青紫、鼻翼煽動、口周發紺、呼吸困難、三凹征陽性、肌張力極低、體溫不升等情況,醫護人員馬上給患兒吸痰、清理呼吸道、球囊加壓給氧,同時給予氣管插管和有創呼吸機支持,并將患兒放入高級保溫箱內進一步觀察治療。不僅如此,醫護人員還聯系了放射科,對患兒進行床頭胸片檢查,結果顯示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考慮到患兒肺功能發育不成熟,醫護人員又使用了牛肺表面活性劑來降低患兒肺泡表面張力,改善肺內氣體交換,同時進行抗感染、預防出血、補液等治療手段。
圖為:患兒終于戰勝了“死神”
經過3個多小時的奮力搶救,患兒的血氧飽和度逐漸上升至正常數值。雖然病情有了好轉,但患兒依然沒有度過危險期。醫護人員放棄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守護在患兒身邊,嚴密觀察他的病情變化。因患兒只有29周,醫護人員在治療時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在輸注治療用藥時,患兒的血管只有一根縫衣線粗細,給治療帶來了較大難度,但科室護士長依然憑借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為患兒進行了右上肢貴要靜脈PICC穿刺術,保證了孩子及時、安全地用藥。另外,由于患兒各方面發育都不成熟,吸吮力極差,喂養也成了一大難題。為了及早建立孩子的吞咽功能,科室護士每隔3小時就要對孩子進行一次非營養性吸吮的鍛煉,1滴、2滴……功夫不負有心人,患兒的奶量終于從最初的2ml增加至25ml。
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患兒在第6天拔除了氣管導管,改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第10天改為鼻導管吸氧,最終脫離了氧氣。經過31個日夜的陪伴和守護,這個小生命終于戰勝了“死神”,迎來了生的希望,這也是醫護人員內心最大的安慰。
長治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喬茉花說:“讓每一位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和護理,是我們科室一直以來的追求,我們將繼續用精湛的技術、雄厚的實力、優質的服務,助每一位患兒擺脫病痛,守護每一個家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