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長治市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修復,去年共造林綠林18.6萬畝,完成省級村莊綠化26個、市級村莊綠化584個,林業生態建設協調穩步發展,一座以綠色生態為鮮明底色的美麗之城呼之欲出。
長治市全速推進國土綠化工程,大力實施以太行山綠化、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為重點的國家工程,加快推進以環京津生態屏障區建設、重要水源地造林、通道兩側荒山綠化、省級植被恢復造林工程為主的省級重點工程,同時持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注重森林病蟲害防治,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防治減災三大體系建設,全市林業沒有發生有害生物災害。長治市還在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和強化野生動植物管護上下足功夫,共查處各類涉林案件90余起,進一步規范野生動植物收容救護行為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辦理,核查全市30余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場所)審批辦證情況。
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必須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創新。長治市有序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國有林場改革主體任務基本完成,12個縣市區15個國有林場納入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管理,財政資金保障到位,改革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數據采集和初稿基本完成。圓滿完成永久性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全市共區劃界定永久性生態公益林545.88萬畝。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經濟林基地,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共建特色經濟林基地模式,振東集團與平順、壺關、潞城等縣市區合作發展中藥材基地上萬畝。
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是林業生態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長治市進一步加大林業科技支撐力度,去年抗旱造林集成技術推廣應用面積達12萬畝,占同期造林面積的87%以上。此外,長治市大力推廣鄉土樹種混交造林技術,優良鄉土樹種應用率達90%以上,混交造林面積占造林總面積95%以上;組織開展了干果經濟林綜合管理百千萬鄉土技術人才培訓,市縣鄉三級完成培訓2600人次,培養干果經濟林管理鄉土技術人員11000余名,實現了縣縣有服務隊、鄉鄉有指導員、村村有技術員、戶戶有明白人。
在林業生態精準扶貧方面,長治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補助、造林專業隊吸收貧困人員、森林資源管護勞務、經濟林提質增效、林業生態產業增收五大林業生態扶貧工程,使2.5萬名貧困人員享受林業政策并受益。(來源:長治日報 記者 原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