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長治市氣溫不斷攀升,主城區街頭楊柳樹飛絮又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近日,記者在太行西街豐盛巷附近看到,道路兩旁的楊絮在微風吹拂下飛舞。年年治絮,今年長治市又將開出啥“處方”?記者就此事進行采訪。
“去年,我們對市區主干道上的8900棵楊柳樹注射藥物,試圖達到第二年抑制飛絮的目的。今年從3月初開始,我們觀察發現抑制作用比較明顯。”據市植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冰介紹,今年主城區柳樹抑制效果達到90%以上,楊樹由于不同地段土質有差異,抑制效果平均達到了70%左右。
長治市目前約有2萬棵楊柳樹,主要集中在英雄中路、太行東西街、長興中路等地,其中樹齡為二三十年的樹飄絮較為嚴重。張冰解釋說,一般而言,當室外溫度達到15℃時,楊柳樹開始飛絮,當溫度達到25℃時,飛絮進入高峰期。長治市每年楊柳樹飛絮會持續25天至40天。
近年來長治市不斷優化樹種,用法國梧桐、國槐、楸樹等代替原先的楊柳樹作為景觀樹,但是無法做到將其全部替換,而且對于城市的生態建設而言,楊柳樹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長治市在飛絮期間還采取噴水、清理、修剪、抹芽等防治措施,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本周長治市氣溫逐步攀升,近期,主城區將迎來飄絮高峰期。目前市園林局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對去年注射飄絮抑制劑的楊柳樹進行試驗效果評估,如果抑制飄絮效果明顯,且沒有影響樹木展葉,長治市將擴大主城區楊柳絮防治范圍,進一步減小飄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來源:上黨晚報 記者 丁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