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潘銀麗通訊員張韜報道:“翻箱倒柜”找證明,“東奔西跑”開證明……不少企業和群眾找行政機關辦事時經常遇到的這些問題,正在成為“過去式”。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有效解決“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日前,長治市“減證便民”推出重大舉措,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長治市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施方案》,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最大限度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加快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明確工作目標——啟動工作的指南針。方案明確在全市各級行政機關辦理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給付等依申請的行政事項要求提供證明材料時實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在行政機關辦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時實行告知承諾制。市司法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和群眾在申請辦理行政事項時,行政機關一次性向申請人告知證明義務、證明內容及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申請人簽署承諾書后,行政機關不再索要有關證明的制度。
細化任務舉措——推進工作的路線圖。方案分別從學習借鑒試點經驗、明確事項范圍、確定適用對象、規范工作流程、加強事中事后核查、加強信用監管、強化風險防范七個方面任務細化為23項具體舉措。明確重點推行領域,有針對性地選取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較高或者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特別是在戶籍管理、市場主體準營、資格考試、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健康體檢、法律服務等方面抓緊推行。規范工作流程,方案提供了8個辦事文本樣式,要求各部門進一步制作可量化、易操作的格式文本,完善辦事指南,嚴格辦理時限,健全投訴舉報處理機制,建立證明事項保留清單和告知承諾制清單的聯動動態調整機制、社會公開機制和備案機制。加強事中事后核查,針對事項特點分類確定核查方法,不得對通過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的企業和群眾采取歧視性監管措施,加快建立在線核查支撐體系,實施在線核查,推進現場核查,加強行政協助核查。加強信用監管,建立信息記錄、歸集、推送機制,推行信用承諾應用措施清單,推動建立申請人誠信檔案,對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提供虛假承諾辦理事項的,通過媒體曝光、調低信用等級評價、公示失信名單等多種手段依法進行懲戒。強化風險防范,建立承諾退出機制和承諾公示制度,探索建立事前信用預警系統和引入責任保險制度。
把握關鍵節點——落實工作的時間表。方案明確,2021年4月起,全市各級行政機關結合實際,健全完善相關制度規定,細化量化各類清單、服務指南和流程圖等,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5月底前,重點將戶籍管理、市場主體準營、資格考試、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健康體檢、法律服務等方面涉及的證明事項納入各縣區、各部門的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內。6月底前,各部門動態調整的證明事項保留清單和告知承諾制清單對社會公開。12月底前,各縣區、各部門要對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情況進行總結,探索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