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長治訊(王江 李昊)目前,煤礦人工卸壓使用的是一種老式水力壓裂裝置,主要由人工推送壓裂鋼管,但由于壓裂裝置內部處于靜止狀態,水力切頂效果局限性較大,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潞安化工余吾煤業公司探放水隊組織技術人員攻堅克難,對水力切割煤巖裝置進行了改進。
在進行巷道開掘或回采工作時,煤巖內部力的平衡狀態會被破壞,引起巖體內部應力的重新分布,并持續到煤巖內部重新達到力的平衡狀態為止。在應力的重新分布過程中將對作業生產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在開掘回采時,需要針對相應地段的煤巖層進行人工卸壓成為必要手段。
“為了解決之前的不足、改善施工條件,現使用兩根高壓鋼管作為出水水頭,第一根設置端頭、端尾出水口,第二根使用高壓膠囊附于鋼管外壁,中間滾軸作為旋轉連接部位,達到360°旋轉的效果。作業前對高壓膠囊進行打壓,將高壓膠管處于膨脹狀態,起到固定、封孔作用,作業開始時,移動泵站或高壓泵車施壓注水,旋轉馬達運轉帶動鋼管作用,水柱噴出后達到水力切割目的”。該公司探放水隊大學生副隊長李昊介紹說。
“使用兩根高壓鋼管作為高壓水頭,與高壓膠囊內部使用滾軸進行軟連接,解決了老式封孔器單一水柱切割覆蓋面低的情況,老式壓裂裝置在靜止狀態下,出水口只能發射一條水柱,有可能只形成一個孔點而無法覆蓋一整個切割面,水柱受到旋轉動力會直接形成一個旋轉半徑的圓,360°切割效果更直接”。該公司探放水隊技術員郭凱說。
該旋轉式水力切割裝置由機械操作代替人工,大大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作業安全系數。同時,使用原工藝進行綜采工作面水力切頂需要至少5人同時作業,優化以后僅需3人操作即可完成水力壓裂作業,且同時提高了壓裂裝置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