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潞安化工余吾煤業瓦斯治理研究中心瞄準瓦斯治理提升目標,創新制作了囊袋集氣式防噴孔裝置,保障了井下打鉆施工安全。
在瓦斯治理研究中心會議室,成員們正討論囊袋集氣式防噴孔裝置的應用成效。據了解,在井下水力造穴打鉆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憋孔現象,產生的壓力會導致煤渣與瓦斯瞬間噴出,給安全作業帶來不便。噴煤同時伴有瓦斯噴出,容易導致作業地點及回風系統瓦斯報警,影響正常作業。
年初,瓦斯治理研究中心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工作。“我們發現井下使用的防噴孔裝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走噴孔時噴出的瓦斯,但是因孔口裝置容積較小、剛度較大,無法完全釋放噴孔瞬間產生的壓力,發生憋孔導致的噴孔時,仍然會有大量瓦斯通過排渣口釋放進入通風系統中。”該公司瓦斯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建偉介紹。結合以往對標工作開展情況,小組成員發現在兄弟單位對標時,他們的防噴孔集氣囊袋可以借鑒。
有了新的目標后,瓦斯治理研究中心成員們對現有防噴孔裝置的缺陷進行了分析,并設計了改進圖,改進后的防噴孔裝置加裝了緩沖袋。氣囊就地取材,選擇井下廢舊風筒縫制,在原有的防噴孔裝置上增加排渣三通,通過氣動蝶閥實現排渣路線的切換,發生噴孔時,切換排渣路線,將瞬間噴出的氣體、煤渣通過排渣三通進入緩沖囊袋中,這些能量在緩沖囊袋內充分釋放,避免了煤渣與瓦斯直接從孔口高速噴出,保障了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進入緩沖袋的瓦斯通過緩沖袋末端的出口進入抽采系統,避免了瓦斯直接進入通風系統后可能造成的瓦斯預警事故,大大提升了打鉆作業地點的安全性。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新的“囊袋式防噴孔裝置”設計完成,但在安裝時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安裝繁瑣,勞動強度大,裝置切換線路復雜。
必須解決裝置輕化量化問題!這是中心成員們給出的一致答案。
針對安裝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瓦斯治理研究中心成員又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優化工作,重新設計排渣三通,將原有的“T”形三通變更為“Y”形,實現了更加流暢的排渣;優化氣路設計,將原有的氣動蝶閥由2個減少到一個,減輕了裝置的總重量,減少了氣路連接的流程;分體式設計,讓使用單位的員工們不再需要扛著笨重的裝置進行安裝...
經過瓦斯治理研究中心、瓦斯抽采科的通力合作,目前公司井下施工抽采孔的鉆機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均已安裝應用該裝置,解決了打鉆施工現場的瓦斯噴孔問題,帶來了安全效益。
“現場施工無小事,我們時時以現場問題為導向,激發創新活力、挖掘創新潛力,不斷為公司高質量全面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該公司瓦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云介紹。
武越 王邵波 王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