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采預備隊作為潞安化工余吾煤業公司的綜采主力軍,先后完成了四個綜采工作面的回采任務。對標挖潛工作開展以來,該隊盤清家底,帶著問題去,帶著方法回,先后到常村煤礦、高河能源等兄弟礦井開展對標工作。僅3個月的時間,他們取長補短,1-6月份完成了全年基礎目標的53%,6月份人工工效更是達到了123.5噸/工。安化工
優勢互補 總結優化
對于綜采工作面來說,保證設備開機率,做好設備日常維護是首要任務,也是重中之重。根據生產任務安排,綜采預備隊成為余吾煤業公司智能化工作面生產的首個接替隊組。因此工作面設備的維護,成為了該隊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對標工作也由此展開。
3月份,綜采預備隊來到了常村煤礦,對標該礦智能化工作面的設備維護。在井下實地學習過程中,液壓支架過濾濾芯的維護和保養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這個你們平時是怎么維護的?堵塞后就影響支架的伸縮。”大家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你看,這是我們員工正在清理的濾芯,我們用潔廁靈清洗,清洗完后便能重復利用。”對方回答到。
對標歸來后,該隊黨支部書記王羽不滿足于目前對于濾芯的處理方法,能不能有更好的辦法呢?王羽又帶隊來到了高河煤礦進行對標。對標過程中,該隊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
又是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在清洗復用和備品配件中,該隊結合了兩家共同的優點,提出了電液控支架濾芯修復利用精益項目。將堵塞的支架過濾器濾芯,用草酸進行浸泡后再除垢復用,既解決了過濾器堵塞的問題,又節省了過濾器換濾芯的費用。3-6月份,該隊復用濾芯122個,節省材料費用38796元。“我們發現服務員在日常打掃過程中經常用到草酸除垢,于是想到草酸浸泡這個點子。而且草酸更加經濟實惠。”王羽介紹。
取長補短 精益求精
對于綜采工作面來說,多打“效益糧”就是創收,而這個關鍵就是人工工效的提升。這也是該隊對標的另一個重點。
“以前,我們的生產組織方式是生產班每天作業到9點30分,10點開空工作面,員工上井就到了11點了。而且檢修班只有在停機后,進行靜態檢修,不能完全了解設備的運轉情況。”王羽告訴記者。員工入井時間長,人工工效一般。
在常村煤礦對標后,綜采預備隊學習了他們的生產組織方式,檢修班接班后正常生產一小時。這樣一來降低了生產班作業時間,檢修班可以利用開機時間動態檢查機電設備運行情況。1-6月份,綜采預備隊比原計劃增加產量14萬噸,人工工效達到了123.5噸/工,超過了挑戰目標。
除了優化生產組織方式,綜采預備隊還深挖隊組可以提升的“點”,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提出了“階梯出煤單價”計分制度,即在工作面現有的條件下,生產班有序組織可生產2刀煤以上。2刀煤以下每米1分,2刀煤以上(含2刀煤)每米3分,2刀半以上每米4分。“實行階梯出煤單價后,班班組織明顯緊湊,6月份僅有2天沒有超過4刀煤!”王羽介紹。“出煤多,我們的工資也跟著增加,這些挖潛的措施我們實實在在地落地執行,大家受到了實惠。”生產二班班長崔素斌說。
挖掘潛能 創造價值
“人”是發展的關鍵因素,深挖員工身上的潛力,便能為安全生產做好保障。
今年,綜采預備隊瞄準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升隊組員工智能化知識水平和實操能力。綜采預備隊支部書記王羽牽頭、支委會成員配合組織開展了支架電液控操作技能比武。初步篩選了日常工作中電液控操作熟練、業務能力強的6名員工參加。其中,筆試部分主要對電液控基礎知識、故障排查等知識點展開考察,實操部分為每人使用控制器移2組支架,比移架效率、比支護質量、比作業標準。為不影響選手休息和生產,利用兩個生產班交接班時間進行實操,最終通過理論考試和實操,支架移架工崔素斌取得本次比武的第一名,隊組給予獎勵100分。
“比武選出來的第一名承擔了隊組支架工的日常實操培訓,目前我們已經有了12名生產班電液控支架工,為以后綜采工作面的生產提供了人才保障。”王羽介紹。此外,該隊還瞄準“一崗多能”復合型人才培訓,引導員工在夯實本崗位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逐步掌握多個設備使用與維護、應急處置、事故處理等技能,實現外操區域化、內操系統化,通過提升員工隊伍素質,組建出一支過硬的“技術型”人才隊伍。截至目前,已經有20多名員工具備了“一崗多能”專業水平。
武越 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