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腳步輕盈,廣袤鄉村美麗多彩。
山鄉風光如畫。潞城區微子鎮微子村,道路寬闊平坦,庭院錯落有致,道路兩旁嶄新的路燈增添新氣象,山野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
農旅融合深入。過去一年,神頭村依托神頭嶺伏擊戰紅色資源文化優勢,打造紅色旅游項目,村里接待旅游和研學游客超5萬人次。
鄉村共享共治。工作網格化、網格規范化、任務清單化、服務精細化,微子鎮以網格化管理打通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這是潞城區微子鎮把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作為指導“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學深學透、用好用活,全面加快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
潞邑微子古鎮,乃山川秀美之地。多年來,微子鎮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立足實際、主動謀劃、敢闖敢干,堅持把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與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微子鎮,朝氣蓬勃、生機盎然。
一處美,更要全域美
美麗生態處處可見
漫步漫流河村,干凈整齊的民居舒適恬然,清脆的鳥鳴歡快悅耳,在這里聞得到空氣的清新,看得見美麗的風景。
近年來,漫流河村持續大力整治河道生態環境,動用大型機械為河道清淤除污,為子孫后代守護這一方綠水青山。
“結合國道環境治理與村容村貌建設,漫流河村早已不復曾經的荒涼雜亂,優美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村里的‘新名片’。”漫流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玉剛將鄉村的變化看在眼里,干在實處。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當頭炮”。在學習踐行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中,微子鎮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兩山”理念,統籌好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良性循環。
微子鎮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在鎮區及周邊的西靳村、東靳村、王都莊村、和合村等5村實施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建設。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雨水管網鋪設22000米、污水管網鋪設31000米;為保障群眾出行暢通,實施了道路修復75000平方米;
在鎮區主街進行改造提升工程,墻體立面改造32000平方米,設置停車位88處;大力實施綠化提升工程,綠化面積達28000平方米;啟動亮化工程,安裝路燈230盞;“將就”如廁變“講究”如廁,完成改建農戶廁所2200戶,為美麗鄉村增色。
鄉村美起來,群眾生活更要好起來。微子鎮從群眾最關切的事情入手,進一步擴大農村集中供暖覆蓋面,大力推進西靳村、東靳村、王都莊村、和合村4個村的集中供熱工程,實現環境保護與冬季取暖的“同頻共振”。
與此同時,水網改造也得到極大改善。對全鎮供水管網斷點、漏點問題進行排查改造,解決問題11處。改造后,全鎮用水總量平均下降26%,降幅最大的村達65%,綜合用水成本從每噸4元降到3元以下,實現了資源節約供水高效,贏得百姓口碑。
“真的要給咱村的村容村貌治理點贊!現在住得暖、行得便、過得好,日子可有盼頭了。”村民們行在路上,樂在心中。
多年來,微子鎮以地域實際為基礎,以科學規劃為引領,立足生態優勢,突出產業特點和人文特色,在改變“臟、亂、差”人居環境的同時,著力提升農村發展活力,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打造個性化美麗鄉村,努力實現“一村一品”,美麗生態處處可見。
有顏值,更要有產值
美麗經濟風生水起
環境美起來,產業跟上來。以業為基,“千萬工程”有了生命力。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村的建設十分關鍵。在產業發展上,圍繞聞名遐邇的神頭嶺伏擊戰開展深度游學項目,神頭村依托紅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微子鎮黨委書記申燕軍說。
以神頭村為中心,輻射帶動紅色旅游業——
作為抗戰時期神頭嶺伏擊戰的發生地,神頭村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特色產業”,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
“為讓更多人了解村里的紅色故事,傳承好革命精神,我們依托神頭嶺伏擊戰紅色資源文化優勢,打造了以神頭之戰紀念園、神頭嶺伏擊戰遺址、抗戰文化路、民宿為主體的‘一園、一址、一路、一配套’紅色旅游項目,吸引了眾多團隊在這里舉辦紅色研學活動。”神頭村黨支部書記魏引堂介紹。今年1月,神頭之戰紀念園景區正式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在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紅色旅游項目的同時,神頭村還積極推進“神頭紅”小米品牌的打造,輻射帶動周邊村的小米產業共同發展、村民共同富裕。
以李園村為龍頭,建設生態農業產業園——
雪后的李園村在群山懷抱中深邃而明凈,三五成群的白鵝在樹林間穿梭覓食,還有牛棚、鹿舍、孔雀園……昔日的荒山坡成了畜禽遍地的產業園。
走特色路,打生態牌。李園生態農業產業園的負責人李芳常年待在山上,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帶領工人施工,硬是把一個個山坡鏟成了平地。
“生態農業產業園的發展,讓當地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加了收入。”李園村黨支部書記李崗說,目前生態農業產業園有近20個工人都是村里60多歲的村民,月工資3000元到4500元不等。
昔日荒山坡,今朝“聚寶盆”。未來李園村將以養殖業為主導產業,向深加工、餐飲、觀光等產業鏈延伸,帶領更多村民繪就鄉村振興新前景。
以西靳村為要地,引領設施蔬菜種植——
走進西靳村,一座座蔬菜大棚連綿成片。溫室大棚里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黃瓜、西紅柿、西葫蘆等蔬菜長勢喜人。大棚作物生長不受季節限制,四季皆可“生金”。設施蔬菜承包戶程李軍一年忙活下來,收益頗豐,2023年收益已達17萬元。
產業興旺,富民有望。大棚蔬菜的種植不僅富了村民的“錢袋子”,同時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我們始終以產業為主導,帶動老百姓致富,讓群眾在家里就可以有錢掙、有事干。未來將不斷擴大設施蔬菜種植規模,覆蓋東靳村、王都莊、西靳村3個村莊,全力打造微子鎮的蔬菜小鎮。”西靳村黨支部書記郝云平胸有成竹。
從生態起步,卻不止于生態。在微子鎮,綠水青山已然成為經濟發展、村民增收的“強力引擎”。
外在美,更要內在美
美麗生活踏歌而來
身有所棲、心有所依。
微子鎮以“千萬工程”為總牽引,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為抓手,讓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努力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志愿紅”暖民心,和風細雨潤萬家——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我們不斷壯大文明實踐隊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做到人民群眾‘聚’起來,文明實踐‘動’起來。”微子鎮副鎮長徐鵬敏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中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
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在微子鎮,登記在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有2154人。
1個實踐所、18個實踐站、28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8處特色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紅色微子、古韻傳承、孝老愛親、學雷鋒等8支鎮級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
“神頭紅”志愿服務隊和“艾健康”志愿服務隊2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村級志愿服務小隊88支;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他們如火種般播撒在微子鎮的田間巷陌,開展以移風易俗、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志愿服務,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網格藍”解民憂,架起群眾連心橋——
“有事找長安,有他在咱安心!”在微子村,村黨委書記郝長安就是村民們的“定心丸”“公平秤”。以其命名的“長安”金牌多元解紛工作室更是被群眾贊為“解憂房”。
近年來,微子鎮在持續深化“千萬工程”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努力把基層治理經驗轉化為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微子村率先垂范,勇蹚新路,推進網格精細化管理,打造“長安”金牌多元解紛工作室,更好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
樹品牌強引領,更要夯基礎細規劃。微子村按照實際需要劃分11個網格,配備11名精心挑選的網格員,在此基礎上再細分為37個微網格,挑選37名黨員作為微網格員。“網格藍”遍布村莊角落,他們勤走訪、嘮家常、送溫暖,真心實意與村民溝通,擺事實、講道理,“一人一策、一事一法”化解矛盾糾紛,真正將矛盾控制在網格內、化解在第一線,守護村居和諧穩定。
多年的持續接力,不僅讓“美麗”成為微子鎮的名片,更讓鄉村振興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和推進。微子鎮實現了美麗生態的新蝶變,催生了美麗經濟的新產業,探索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機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深化“千萬工程”,描繪“三美”畫卷 ,如今,鄉村振興的“微子篇”越來越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