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3月份,潞安化工余吾煤業公司綜采工作面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單產提高11%。用實際行動給出了 “以什么狀態干”“以什么方法干”“以什么氛圍”干的新答案。
余吾煤業公司堅持念好 “穩進立破”四字要訣,把握“穩”與“進”,“立”與“破”辯證關系,總結綜采工作面單產經驗,最優化應用采煤工藝,工作面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如何讓“穩”的基礎更扎實,“進”的鼓點更激昂。余吾煤業公司抓過程管控,優化生產組織,在確保生產銜接平穩有序的同時,加快推進智能化、智慧化綜采工作面建設。以“產量、進尺效率再提升”為目標,總結以往優化割放煤工藝,革新收尾工藝,進一步深挖潛力,實現綜采工作面的高效快速回采。
同時,該公司針對各采區綜采工作面地質條件不同、瓦斯涌出不均衡、配套設備差異等因素,通過組織現場跟班寫實及技術攻關討論,對單向割煤工藝結合分段多輪放煤的高產高效回采模式進行再深化。回采期間,采用機組上行割煤下行返空刀的割煤方式,結合兩人放煤一人補放的“2+1”分段多輪放煤工藝,使用端頭上雙鋼筋梯子梁代替傳統大板的上料模式,極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單日產量。
在工作面收尾效率方面,該公司制定了綜采工作面快速收尾工藝革新,形成了一套鋼絲繩直接上雙網的收尾工藝。新收尾工藝第一刀煤在頂板打錨桿配合鋼絲繩將3米網片固定到頂板上,通過錨桿和鋼絲繩的固定作用,使工作面網片成為一個整體,支架推移中帶動網片統一向老塘推進,將收尾距離縮短了3米,將收尾時間由15天縮短到了12天,在節約時間和節省收尾材料成本的同時,提高了綜采工作面頂煤回收率。
在技術改革創新上,該公司綜采一隊在北2107工作面進行回采工作,在工作面頂板較好時,創新試驗使用了廢舊鋼絲繩及鋼帶代替大板上料,可以使廢物再利用,每月可節約上料成本11萬余元。上料時僅需2-3人站在合理位置將鋼絲繩或鋼帶用綁絲綁在金屬網上,僅需用時10分鐘,每班可多割0.8刀煤。目前,此項創新已在全公司進行了推廣,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基礎打得牢,鼓點要敲響。綜采隊組干部員工面對井下地質條件復雜、頂板壓力大等不利因素,響亮提出“立志超越敢為先”的口號,制定了《綜采隊管理制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制度》《機電管理制度》等一整套管理制度體系,將每項工作標準、技術標準細化落實并覆蓋到各個班組、每個員工中,及時協調解決遇到的問題和難題,實現了工作面整體推進。
劉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