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苗發強 崔巖 王亞萍)每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都會有鐘鼓樓,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鄉愁。磁縣的鼓樓,承載著磁州記憶,是城區一道亮麗的文化名片。
悠悠古韻,傳承千年文化
磁縣,古稱磁州,迄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是趙都、殷都、鄴都“三都”文化交匯地,磁州窯文化、仰韶文化、殷商文化、趙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朝文化都留有豐厚遺存,歷史文化積淀厚重。翻開《磁州志》,一張標注詳盡的《磁州古州城圖》躍入眼簾。
磁縣素有“荷城”的美譽,磁州古八景之一就有“官路荷風”。磁縣稱作“荷城”要從“三程”說起。宋代慶歷年間大儒程珦任磁州知州,對洛學大師周敦頤《愛蓮說》十分稱道,便親自在其衙內“逸園”挖池種荷,距今已一千多年以上,因城內滿池荷花而得名“荷城”。
磁州古城文脈昌盛、文化厚重,歷史文化遺存眾多,生機勃勃延續至今。而鼓樓,是磁州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浸染和熏陶著一代又一代磁州人。
城色相融,增設公園綠地
磁縣城區的有機更新,堅持城為民建、市為民享的原則,在古城保護的基礎上,通過“量身定制”,精心設計,把古磁州地圖鑲嵌進公園整體布局之中,匯聚磁縣的歷史文化底蘊精髓,鼓樓片區將被打造成一座占地約200畝的綜合公園。
公園以“綠色”為底色,綠地、水系、公共活動空間各占三分之一,堅持發展生態增綠,增設綠化停車設施,還綠地于城市,還水清人和的自然美景于群眾,使綠色成為公園動人的底色、溫暖的亮色,更好滿足城鎮居民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
水系貫通,加強防洪排瀝
這次鼓樓片區改造,將聯通東海、西海和護城河,增加水域面積12.3畝,增長率30%。同時,加強雨水管道建設,讓雨水由東海、西海自然調蓄后,經護城河排放至滏陽河,加強城區防洪排瀝體系,保障城區防洪安全,實現鼓樓公園生態環境和景觀效果的有效提升,讓鼓樓公園成為“會呼吸”的生態公園。
提升品位,擴展公共空間
在實施鼓樓公園廣場景觀提升的基礎上,彌補老城區公園文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擴展居民休閑娛樂的公共空間,打造更符合居民游客休憩、娛樂、賞景需求的公園場景。
廣場舞、健步走、旗袍秀、音樂會……各種文化活動在這里上演,還公共空間于群眾,為居民再添一處“城市會客廳”,呈現出一個設施更完備、場地更寬闊、環境更宜人的休閑健身好去處,不僅提升居民生活品位,且有利于補齊文化強縣的短板,也是對城市配套的進一步優化。建成后的鼓樓公園,將成為磁縣、邯鄲乃至冀南大地的文化新地標。
這里的未來不僅是一座城市公園,更是承載群眾宜居生活,激發城市自然人文活力的好去處,鼓樓公園“上線”后,將成為磁縣又一處新的打卡地,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座全新的公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