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菏澤市公安機關深入推進服務保障重大項目、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務改革等重點工作,實施警務室進企業,警務站進商區,服務站進村臺的微警務新模式,密織公安服務網,實現警務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零距離,讓警務圍繞企業走,圍繞民生轉,圍繞百姓忙,為群眾生產生活創造最舒適、最便利、最安全、最放心、最優良的社會環境,將菏澤“中國牡丹之都”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今年上半年,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7.517分,再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菏澤公安機關聚焦服務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公安機關職能作用,推出了一系列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硬核舉措,全力以赴保安全、護發展、惠民生。堅持依法嚴打突出違法犯罪,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行政管理和‘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方便群眾辦理公安業務,全力護航‘牡丹之都’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發展、新突破。”菏澤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劉連棟告訴記者。
下好護航發展“先手棋”
“多虧駐企警長的協調,解決了公司大門口交通擁堵的難題,為貨物進出和員工出入提供了便利。”曹縣正道輪胎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7月,曹縣公安局青菏派出所正道輪胎警務室警長徐俊蘭走訪該企業時獲悉,公司員工開車上下班的越來越多,在上下班高峰期,進出公司的貨運車輛和上下班員工匯聚成大車流、大人流,公司大門附近經常發生長距離交通擁堵,同時也帶來較大交通安全隱患,給企業帶來不小困擾。得知情況后,徐俊蘭立即向所領導匯報,并積極聯系交警大隊當日就安排人員實地踏查,次日便在公司大門附近施劃交通標線、安裝標牌,同時,青菏派出所還安排人員,加強該公司周邊的巡邏值守,從根本上解決了交通擁堵問題,受到企業和員工們的稱贊。
近年來,菏澤全市公安機關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均成立了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警種部門負責人任組員的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制定出臺聯系服務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十三項措施,建立市、縣、所三級領導班子聯系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制度,在重點企業和重大建設項目設立警務室,派駐項目警長,加強警企溝通,全面掌握企業發展所需,及時高效提供精準服務保障。
菏澤市公安機關還組織開展“鐵軍護航·警企共行”專項行動,依托政府“企業吹哨、部門報到”閉環辦理平臺,搭建“企業吹哨、民警報到”工作機制,全市明確37名涉企政策專員,網上網下多渠道為企業提供“全天候”服務,及時解決涉企問題。針對轄區部分企業易制毒化學品申購操作系統不熟悉的問題,鄆城縣公安局禁毒大隊“送教上門”,手把手、一對一進行培訓,組建“易制毒化學品使用企業微信群”,實行“預約購買”,確保2小時內完成易制毒化學品購買、銷售手續審批工作。今年8月,鄆城縣某紡織公司通過“吹哨”平臺反映,公司車輛進出貨被扣分,嚴重影響公司運營,希望予以解決,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立即到企了解相關情況,協助企業辦理通行證,真正做到了及時回應企業訴求,為企業排憂解難。
為了構建親清警企關系,菏澤市公安局制定了《“親清”警企關系正負面清單》,細化15條措施,明確了公安機關與企業工作交往中的底線紅線和紀律要求,依托12389、菏澤公安公眾號、110報警服務平臺等,加強執法監督和責任落實。同時,建立健全涉企案件全流程監督機制,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行政違法和刑事犯罪,堅決防止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組織開展專項檢查,累計抽查在偵案件182起,規范辦理涉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刑事案件35起,有力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
便民惠企服務“零距離”
“原來辦理車駕管業務要跑二十多里地到車管所,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辦理業務,工作人員的服務熱情貼心,老百姓辦事心里覺得熱乎乎的。”9月8日,在菏澤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開發區大隊中華路微型車管所剛辦完駕駛證業務的社區居民李大爺高興地說。
干在需要處,辦好急難事。近年來,菏澤公安以便民利企為主線,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一系列有力度、有溫度、能感知的便民利民措施,實現公安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不斷提高公安服務質量和效率。
菏澤市公安局黨委委員、交警支隊支隊長李繼德介紹,為讓廣大群眾享受到更多“放管服”改革紅利,菏澤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統籌部署,城區大隊交通管理服務站升級改造成微型車管所,城區15處微型車管所同時正式啟用,開通17項車駕管業務,把優質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打造了菏澤城區交管服務“15分鐘服務圈”,讓群眾辦事更加便捷。
“你好,我是市中派出所民警,現在在曹州古城夜市巡邏,你的車窗未關,人流量大,為了安全,請盡快過來處理……”在菏澤牡丹區曹州古城夜市周邊,執勤民警每次巡邏時都能遇到幾個粗心車主忘記關車窗,對此民警都會主動聯系車主,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是菏澤全市公安機關開展夜間巡邏、防范盜搶犯罪的一個縮影。
菏澤市公安局依托全市92個快反區域點位和11支PTU快反機動隊,加強醫院商超、夜市早市和燒烤街、大排檔、工業園區等重點場所的巡防、守護、宣傳,做到“常有警察來轉,總有專人在看”,深入摸排治安問題線索,及時化解不穩定因素,真正為人間“煙火氣”裝好“安全閥”。
今年以來,菏澤市公安局以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鐵拳2023”打擊專項行動為抓手,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強迫交易、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堅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為經濟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他們主動加強與市場監管、金融、財稅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健全涉企線索溝通共享和涉企案件快辦綠色通道,累計偵辦涉企經濟犯罪案件138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74名,避免經濟損失2.1億元。
打造鄉村振興“灘區楓景”
菏澤是黃河入魯第一市。九曲十八彎的黃河在菏澤境內蜿蜒185公里,灘區面積504平方公里。“風起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是對灘區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
為改善灘區群眾的居住生活條件,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2021年,菏澤市圓滿完成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將黃河灘區居民從灘區搬到黃河大堤以外,由政府投資建設28個村臺,村民在村臺里生活。菏澤市公安機關主動作為,在28個村臺中搭建7個警務服務中心,集約警務資源、優化辦事流程,真正解決了灘區群眾辦事難、辦事遠問題。
東明縣鯤鵬村臺社區民警蔡臺增是一名有著34年黨齡的老黨員。自去年3月從機關下沉擔任村臺社區民警和鯤鵬警務室“生態警長”以來,傾聽群眾聲音,做好治安管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工作,為村臺生態發展提出生態綠化、治安防控、安全生產等18條建議,得到了灘區群眾的稱贊。截至目前,像蔡臺增一樣,菏澤市28名機關民警進駐村臺,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羊、主心骨。
“東明縣公安局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合灘區村臺建設實際,設立村臺警務室,成立“為民服務站”,積極推動有基層工作經驗、黨齡長的縣局機關老民警下村臺擔任社區民警,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服百家務,服務村臺發展,保護村臺平安,全力打造灘區“灘上楓景”。”東明縣副縣長、縣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楊軍說。
服務群眾不斷向黃河岸邊、灘區深處延伸,構建起“網上辦”與“實地辦”、“隨時辦”與“預約辦”相結合的雙軌服務渠道。截止目前,警務服務中心已經為灘區村民提供各類服務6500余次,為群眾辦證1600余件,提供各類咨詢服務3800余人次,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15件,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服務站”。
東明縣經濟開發區派出所還創新推出了“背包警務”工作模式,將證件辦理、送證上門、入戶走訪、信息采集、矛盾糾紛化解等警務工作“裝”進背包,把服務送到群眾、企業家門口,實現了交流面對面、服務零距離。先后為轄區企業協調解決相關困難問題12件,為企業員工和當地群眾提供便利服務2.5萬余人次,成為人民群眾身邊的“流動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