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至,秋收秋種在即。記者亳州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三秋”期間,亳州市計劃投入各類農機具10萬臺(套),力爭玉米、大豆機收水平穩定在99%以上,小麥機播水平穩定在99%以上,提高農機抗災救災應急保障能力,確保“三秋”生產任務全面完成。據了解,近日,市農業農村局印發《2023年全市“三秋”農機化生產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服務保障方面,根據《方案》,各地農業部門要與交通運輸、氣象、公安、石油等部門建立直接溝通協作機制,協調落實跨區作業農機轉運車輛免費通行政策,確保跨區農機道路轉移高效順暢;開通加油綠色通道,繼續落實農機加油專享優惠,組織開展送油下鄉服務;積極在主要路口設立跨區作業接待站,為作業機手提供服務;開通并公布“三秋”農機保障熱線電話,安排專人接聽,及時解決群眾困難問題。
今年以來異常天氣頻發,《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快推進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建設,針對不同災害條件下農機作業情況,加強工作組織調度,確保不誤農時;充分發揮全市糧食烘干中心作用,引導烘干設備服務主體適時啟動糧食烘干設備,努力實現秋糧減損,促進秋糧提質進檔。
機收減損方面,《方案》指出,各地要加強收割機手教育培訓和宣傳引導,指導機手作業前做好機具調試,努力壓降機收損失率;加強作業指導,結合實際及時調整機具參數,提高作業質量;因地制宜開展機收減損比武活動,營造機收減損氛圍,加強機收損失監測,努力實現顆粒歸倉。
秋種機播質量方面,各地要結合種植作物情況,合理制定實施播前機械化耕整地技術路線;對利于大面積單產提升的高新功能播種機械實行優機優補,推廣應用農用北斗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抓好農機手機播技術宣傳培訓,發揮農機產銷企業、農機推廣骨干和農機化生產一線“土專家”等專業化力量作用,努力提升秋種機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