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亞妮
在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有位叫王小英的副主任醫師。多年來,這個以男醫生占絕大多數的科室里,她作為業務骨干總能完成各式各樣的“體力活”,是同事眼里十分傾佩的“女漢子”;對患者,她有著女性特有的細膩溫柔,成為了大家信任的好朋友;于自身,她把26年的美好歲月都奉獻給了這份熱愛的事業,憑借勇于探索、永不言棄的精神,盡心盡力為每一位病患治療,用實際行動展示著巾幗力量的重要性。
骨科專業比較特殊,對從業醫生的體力和抗壓能力要求很高。正因如此,骨科醫生往往是高大強壯的男性。作為一名外表并不強壯的女醫生,難免有人對她的選擇感到不解,“你一個女生為什么要做骨科,難道不知道麻醉后的腿有多沉,不知道術中形勢千變萬化,會讓你有多為難嗎?”她總是笑著回應:“骨科比的可不是蠻力,是巧勁,是腦力,女醫生體力雖不及男性,但具備細心、耐心等優勢。骨骼固然堅硬,但畢竟不同于鋼筋水泥,想‘玩轉’它,光有力氣可不行。”
王小英說,骨科手術對精細操作要求很高,無影燈下醫生須穿梭于神經血管等核心地帶,在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方寸之間進行操作。所以決定一位骨科醫生是否優秀,體力并不是關鍵因素,熟練掌握以及理解解剖結構,懂得選擇最佳手術方式、不斷優化治療方案才是一名骨科醫生必備的素質。
作為一名骨科女醫生,其中的辛苦自然不必多說,但王小英憑借自身的努力,和團隊一起為患者解除傷痛、重新回歸生活。患者的滿意,同行的肯定,一點一滴的成就,早已把疲憊沖得無影無蹤,也讓更多起初對骨科女醫生心懷疑慮的患者選擇讓她成為主刀醫生。
疫情期間王小英帶病堅持查房、手術、收治病人。不斷鉆研新技術,新項目,近日和喬國勇主任共同完成骨科機器人“天璣”導航定位系統輔助下,喙突、肩關節盂復位加壓螺釘固定術,利用“天璣”機器人在肩關節盂骨折上準確植入螺釘,顯著減少術中輻射并大大提高手術效率,使開放手術微創化,復雜手術簡單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造福患者,助力該院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助可控。
“天璣”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是基于影像實時導航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通用型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機器人,引領骨科手術導航定位技術跨入了影像實時導航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結合的機器人智能輔助時代。其技術先進性體現在定位精準、適應癥廣和影像圖片配準好三個方面,其中機器人的臨床精度可達到亞毫米級別(<1mm),可顯著減少術中輻射并提高手術效率,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作為科室唯一的女醫生,王小英常常以專業的醫術和女性特有的細膩,為患者戰勝疾病帶來莫大的鼓勵。每次面對就診患者,她都會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細心為患者講解不同治療方式的利弊,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用她的誠心、細心、愛心,換取患者的舒心、放心、安心。多年來她致力于術式的微創化,精益求精,慎思篤行,不遺余力為骨科患者的快速康復而努力。
“雖然骨科女醫生跟別的科室女醫生比起來會辛苦點兒,但習慣了也就不覺得辛苦了。”王小英說,“醫者父母心,只要能把病人治好,把業務鉆研好,哪怕是多付出點兒,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