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 ·人間煙火滿邯鄲
農歷大年初五,在位于叢臺區的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不少游客走進古色古香、燈火璀璨的古街區游玩,街區巷道里人頭攢動,處處歡聲笑語。在這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商品攤鋪和休閑娛樂設施琳瑯滿目,游客盡情感受著濃濃年味,享受悠閑的春節假期。
■帶著回憶來打卡
“從學步橋往南通到回車巷里面……吃著郭八燒餅、二毛燒雞,再看著各家的書法字畫,感受古城文化就在這里蔓延……”36歲的孫濤哼著歌,帶著83歲的姥姥張鳳仙,再次回到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回到這個他從小長大的地方。
從將相和廣場進入,沿著街巷一路走過,邯山書院、邯鄲行宮、李景濂故居、回車巷等景觀依次映入眼簾。“這是城市記憶中的一部分,但卻承載著我的整個童年。”孫濤回憶道,“以前這里都是老房子,從南到北,從回車巷到學步橋,不知道走了多少遍。”
“小時候一放學就喜歡逛擺在街道兩旁的攤位,看看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買點小零食。”孫濤告訴記者,糖稀是他抹不去的記憶,黃色糖漿在兩根竹簽之間攪來攪去,玩夠了再一口吃掉,那是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光。
市民在兔子造型面人攤位前駐足欣賞。
“我們搬走四五年了,趁著春節假期,帶姥姥故地重游,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剛開始姥姥不想來,說‘大冬天有什么好玩的’,”孫濤邊說邊拉起姥姥的手,“但到了之后,姥姥就被紅火的裝飾和熱鬧的氣氛征服了,開始不停地拿手機拍照。”
“這條老街和我年輕時候相比,變化太大了,街道不僅寬了,還更加干凈整潔,各個建筑修葺完好,你看,紅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一排一排的,裝飾得整齊又好看。”張鳳仙邊說邊拍著掛滿紅燈籠的老樹。
市民在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游玩。
“價值連城、回車禮讓、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這些成語都出自這個街區。”張鳳仙告訴記者,孫濤小時候,她總是講這些成語故事哄他睡覺,現在,她又將這些成語故事講給孫濤的孩子聽。
讓張鳳仙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年時間,以前在她眼中的“老破小”街道,如今已被翻新成網紅打卡地。
“本來以為老街被改造,以前破亂危舊的景觀建筑會被拆除,沒想到都被保留得好好的,修繕后更顯歷史風采,可見是下了大功夫!”張鳳仙對孫濤說:“來,拍上后面‘萬寶樓’三個字啊。”
同樣在“萬寶樓”前拍照的還有市民曹鳴和她的朋友劉熠西。
“你看,前面高高掛起的燈籠上寫有不同成語,入口處還有路演活動,又能學成語又能看表演,挺好。”曹鳴告訴記者,她是與朋友出來拍照打卡的,沒想到在這里還能過個“文化年”。
“我之前了解到這個街區不長,只有540米,但沒想到竟有這么多景點,可以說是一步一景了。”劉熠西略顯興奮,拿出相機跟記者分享她剛拍的照片。
“感覺街區不僅延續了歷史文脈,而且保護了特色風貌,讓我們從中找到城市文化記憶,很棒。”曹鳴說。
叢臺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工作人員王濤向記者介紹,整個街區承載著邯鄲的繁榮和輝煌,明代何景明曾作《邯鄲行》,詩云“邯鄲道上車馬多,行人夜火渡漳河”,見證了當時邯鄲車水馬龍、市井繁華的場面,盛世景象可謂邯鄲“清明上河圖”。為進一步擦亮“邯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叢臺區委、區政府對歷史街區進行修繕,工程于2019年底開工建設,最大限度保留與修葺歷史古建筑,同時注入現代時尚氣息,讓歷史質感和時代氛圍在這里極致融合。
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夜景。
■AR互動,老街也有新玩法
在回車巷景觀處,記者遇到正在與“廉頗”“藺相如”合照的市民楊煥。
“之前去博物館的‘AR成語游邯鄲’時,了解到有這個數字成語街區,當時在成語數字館內體驗了AR互動,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到回車巷街區也可以體驗到。”楊煥說,她當時覺得很有意思,就想著和朋友來線下實景體驗。
“在成語館內數字成語街區,百度采用創新的AR互動方式,將虛擬文化內容和體驗代入現實世界,同時通過流暢的實時實景互動,將回車巷街區打造成為成語主題數字街區,使成語文化變得靈動沉浸有趣。”百度(河北)營銷中心品牌總經理周云介紹,用AR技術打造的數字成語街區,逼真再現了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體驗者通過屏幕就可以徜徉其間,其中還嵌入了與回車巷相關的成語故事視頻。
市民在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用手機體驗成語主題數字街區語主題數字街區。
此外,在館內的元宇宙成語之都區,游人佩戴上VR(虛擬現實)設備,即可沉浸在高科技打造的奇妙場景中,遨游于趙王城、武靈叢臺、成語博物館等虛擬建筑間,一切都仿佛觸手可及,觀展者可交互式體驗古城趙都……不僅如此,整個畫面結合古意盎然的邯鄲特色歷史文化建筑,加之落英繽紛的光電效果,兼有現代審美藝術與科技穿越感,讓觀眾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成語文化的魅力。
“掃碼下載回車巷成語數字街區APP,走進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打開數字街區APP點擊‘進入AR’,使用手機相機實時掃描街區實景即可在互動點位體驗成語AR。”楊煥告訴記者,這些是她在將相和廣場左側的宣傳海報上看到的。
“我和朋友已經在這里體驗一下午了,挺好玩兒的,你看,我也可以進入到歷史場景中,還能與歷史人物合照。”楊煥說,在街區內,只要拿出手機,一個個成語在現實場景中便可不定時出現,輕輕一點,“成語故事主人公”便可“跳”到眼前,好似歷史人物在向游人面對面講述成語背后的故事。
“就好像走進一個真實存在的成語世界,置身其中,可以隨意游玩觀賞。”周云介紹,依托百度在智能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音理解、知識圖譜等領域的領先能力和百度智能云的強大算力,元宇宙成語之都完美展現了WEB3.0應用場景及先進技術,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效果,也讓展覽更為直觀、全面、立體。
■多彩活動為老街增色
回車巷是一條古樸的文藝小道,檐上鋪著青瓦,地下鋪著石板路,可以讓人慢慢尋找那些歷史留下的印記。而夜色降臨,燈火璀璨,回車巷的味道就更足了。
這里不僅是一條承載歷史的傳承街,也是滿足市井生活的步行街,拉動文化消費的商業街。據了解,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劃分為文化文創、商業百貨、餐飲小吃、休閑娛樂、大型餐飲等五個業態板塊,共有商鋪百余家,店鋪商品琳瑯滿目。
市民展示兔子造型的燈籠。
記者在現場看到,棉花糖、炒涼粉、熱奶寶、糖葫蘆、手工藝品……街區小攤的生意火爆,高高的彩旗、招牌下,老板、店員們熱情地招呼顧客,忙得不亦樂乎。
“很多都是我們小時候玩的、吃的,有套圈、扔飛鏢、糖稀……還有風車、糖畫、泥塑面人等傳統非遺手藝,我想帶孩子來體驗體驗,感受我小時候過年的那種氣氛。”游客林女士表示,今天帶家人一起來玩,很開心,這是幾年以來感受最有年味的一次活動。
市民被糖畫制作吸引。
糖畫攤位前,也格外熱鬧,來來往往的人群中,不少人為造型栩栩如生的糖畫停留。攤主李梅芳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從旁邊加熱的鍋里舀出一碗糖漿,在不銹鋼案板上開始“作畫”,手腕抖動間,糖漿如靈動的墨汁般流淌,隨著縷縷糖絲的飄灑,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簽,經過片刻冷卻,用小鏟刀鏟起,一個“兔子”糖畫就做好了,動作流利一氣呵成。
一名小朋友被兔子造型的糖畫吸引。
“今年春節大家都能出來玩了,每天的客流量特別大,在為游客表演做糖畫同時,也希望借著這個機會開個好頭,今年多賺點錢。”李梅芳高興地說。
賣棉花糖的攤主王起柱也對經濟復蘇信心滿滿。“以前一般是晚上客流量大,最近幾天下午三、四點左右,攤位前就圍著一圈游客,我這里能做很多款式的棉花糖,今年是兔年,大家對‘兔子’棉花糖情有獨鐘。”王起柱邊做棉花糖邊介紹,“客流高峰期,幾乎要從下午3點忙到晚上10點。街區越來越熱鬧,生意也越來越好,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賺上‘旅游錢’。”
“除了各種美食小吃、‘兔’元素手工藝品,今年春節到元宵節期間,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還將舉辦漢服游街、旗袍秀、冀南皮影、成語戲曲、傳統武術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歡迎各地游客前來觀看。”回車巷運營經理韓月介紹。
夜色漸濃,街區游客依舊熙熙攘攘,陣陣歡聲笑語不時傳來……從老街這一頭,走到老街那一頭,徜徉在回車巷的濃厚文化氛圍中,人們感受到的是這座歷史古城歷久彌新的活力和醇厚穩重的底蘊。
記者手記
老街里重聚“煙火氣”,回車巷歷史文化街區依然保留著原來的風格底色和獨特的城市肌理,在此基礎上,新業態的引進讓這片承載了邯鄲歷史記憶的百年老街,長出吸引年輕人的“新經濟”,既保留了“鄉愁”,又煥發了“活力”,以其頑強的生命力,見證了邯鄲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演變與發展,迎來了文化自信的新時代。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王丹丹/文 郝群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