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萬象更新,邯鄲文藝園地百花爭妍、碩果累累,呈現出一派姹紫嫣紅的繁榮景象。
近日,第十四屆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評選結果揭曉,由我市選送的豫劇《郭隆真》、紀錄片《太行號角》、廣播劇《廖承志回太行》、歌曲《邯鄲味》等4部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涵蓋四大門類,總分位居全省前列。市委宣傳部獲組織工作獎。
豫劇《郭隆真》劇照
這是邯鄲文藝創作百花齊放、精品薈萃的集中展示,也是文化事業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這一喜人成績,既催人奮進,又啟迪思考:文藝創作的關鍵是什么?精品迭出的秘訣是什么?
頂層設計,厚植文藝創作沃土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文藝精品創作是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文藝精品創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堅持高起點、高質量。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合優勢資源、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專門團隊,按照“課題式設計、項目式管理、臺賬式督查、績效式考核”的“四式工作法”,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
課題式設計——年初研究制定全年重點選題,年底對已經完成并公開展演發表獲獎的作品予以通報表揚,著力加大重點題材創作規劃,不斷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2022年,我市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聚焦國家、省、市重要節點和中心工作,確定了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抗擊疫情、鄉村振興、先進典型、滏陽美景、成語太極等6個重點選題。
項目式管理——按照年初公布的選題廣泛征集作品,集中梳理匯總,建立全市重點文藝作品創作項目庫,明確責任單位、完成時間、進展進度,強化跟蹤管理,確保各項目高效推進。在此管理模式下,紀錄片《大名七師》、戲劇《滏山情》、歌曲《你對家鄉有多深的愛》等文藝作品創作穩步推進,均于2022年底前順利完成。
臺賬式督查——梳理分解各項目任務,建立工作臺賬,緊盯創作標準、項目進展等,實行月調度季考評,推動工作落實。
績效式考核——對項目實行跟蹤動態管理,及時分析評估,提出節目改進建議和編排優化建議,嚴把作品導向關、質量關,確保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
2022年,我市全面推行“四式工作法”,全年創作推出重點作品172部,其中榮獲全國全省大獎42項。為進一步調動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創作完成的文藝作品數量,以及作品公開發表、演出、播映、展覽、參賽獲獎、社會影響等情況,市委宣傳部表彰了2022年全市文藝作品創作先進單位、精品文藝作品和優秀文藝作品,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推出更多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推動全市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守正創新,推動文藝精品迭出
精品生產是衡量一個地方藝術狀況的標尺。
按照“謀劃一批、實施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各級各單位、廣大文藝工作者,緊緊圍繞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向實避虛、精準發力,聚焦重點、打造亮點,創作推出一大批謳歌黨、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不斷推動全市文藝事業從“高原”邁向“高峰”。
回望2022年,邯鄲文藝精品創作繁花似錦。
紀錄片《太行號角》在央視CCTV—4《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舞臺劇《黃粱夢》入選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全國演藝和文創博覽會現場展演劇目;平調劇《賀進》入選2023年河北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歌曲《摘花椒》入圍第十九屆群星獎;兒童小說《皮影生明月》榮獲冰心兒童新作獎;兒童劇本《分奶》獲“金畫眉”全國優秀兒童劇本;文藝評論《開創新時代文藝評論新氣象》入選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畫《心德》2022年8月入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并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
一件件文藝精品,以小見大、以微見真,緊貼時代脈搏,以更深的文化內涵,觸達人們內心更深處的共鳴。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市創排了一批宣講、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歌曲、快板、書畫、舞蹈、曲藝等文藝作品,并在中央和省市媒體平臺刊播展出。
其中,弘揚紅色革命文化的平調劇《賀進》在光明網刊發;反映生態治理成效的歌曲《滏陽河小唱》《我愛家鄉滏河源》在央視頻刊播;反映鄉村振興的《綠水青山盡笑顏》《摘花椒》在央視頻、冀云APP刊播;唱出老區人民新生活的歌曲《逐夢》在冀云APP、長城網刊播……這些文藝作品取材人民生活、反映社會變化,以通俗化、接地氣的方式,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接受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洗禮,深受群眾喜愛。據統計,全市各地各部門共創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文藝作品2846件。
匠心創作,講述邯鄲精彩故事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與時代是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的。2022年,疫情形勢跌宕起伏,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戰疫主題創作,通過文學、美術、書法、戲曲、朗誦等多種形式,謳歌偉大抗疫精神,向廣大市民傳遞正能量,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戲曲《父子凝》、歌曲《你最美》、漫畫《村支書大喇叭里來喊話》、剪紙《致敬,逆行者》等等,定格抗疫一線的溫情瞬間,給予人們共克時艱、勇毅前行的力量。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扎根本土,文藝創作將更具生命力。文藝創作中,廣大文藝工作者扎根冀南大地,深入群眾生活,從邯鄲壯闊的發展成就中選取素材、汲取靈感、提煉主題,創作了一批反映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美好生活的精品力作。歌曲《滏陽河小唱》唱出了邯鄲兒女對母親河的熱愛與贊美;報告文學《“種子銀行”綠化兩千多畝梯田》介紹了我市涉縣春耕備播的經驗做法,展現了春耕一線奮斗者的精神面貌。
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邯鄲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是文藝創新創作的源泉。廣大文藝工作者深挖文化內涵,堅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創作出一批特色鮮明、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如,紀錄片《大名七師》、情景劇《邯鄲學步》、皮影戲《完璧歸趙》等,由外及內都透著一股“邯鄲味兒”,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文藝創作的硬核邏輯永遠是匠心。”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繼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文藝精品創作生產中來,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多出作品、多出精品,為邯鄲文藝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富強文明美麗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常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