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平坦的瀝青路面、整齊嶄新的太陽能路燈、迎風搖曳的路邊綠植……近日,在外打工回家的峰峰礦區東老鴉峪村村民王日紅對新修的進村路贊不絕口,“真沒想到十幾年沒變的老路,如今這么美,村里的環境也越來越好,我都舍不得出去了!”廣大村民們也對村莊的美麗蝶變好評如潮。
東老鴉峪村位于峰峰礦區界城鎮東南部,全村1200余人,520余戶。多年來,村里進村路都坑坑洼洼,村南的水泥路年久失修,村民們走得越來越少,日常出行都要從鄰村穿村而過,這成了村民們的煩心事。
今年4月,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董佳樹分包東老鴉峪村后,第一時間到村民家中走訪調研,村民在想些什么,村里最需要干些什么,詳細了解走訪家庭的實際情況和所想所盼。其中“回家難”的問題呼聲最高,這一天,他將“修路難一時,爛路難一世”認真記在了筆記本上,也牢牢地記在自己的心里,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力為村民們修一條像樣的進村路。
修路好修,可是資金不足成了擺在眾人面前的第一道“坎兒”,在和村兩委干部碰頭后,董佳樹先后多次到區財政、交通、農業等上級部門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有了上級資金的大力支持,村里立馬將這件多年來懸而未決的民生實事提升了工作日程。
說干就干,5月15日,村里召開支部會議,對修路事宜和村委會大院閑置已久的平房納入村莊重新規劃一事,大家積極獻言獻策,紛紛舉手,一致通過。5月16日,修路設備陸續進場,測量路面,做足準備工作。
村民們得知這個好消息,紛紛拍手叫好,修路拓寬路面就必然得占用部分村民的土地,涉及的農戶紛紛表示支持,村民李玉生更是二話不說,主動將自家門口的樹木砍掉了,“修路是全村的大好事,俺們決不能拖后腿”。對個別暫時不表態的戶主,村支部書記王玉明帶領村兩委上門入戶,語重心長地問村民想法,實事求是地想解決之策,直到村民滿意為止。
5月17日上午,轟鳴的機器聲開始作業,吸引了不少的村民來到現場旁觀,樸實的笑臉、熱烈的議論、熱鬧的轟鳴聲,此時此刻,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幅動人的幸福民生圖,瀝青路面一點點緩緩地鋪向了遠方,也鋪到了村民們的心坎上。
眾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因為有了相關部門的鼎力相助和村民們的大力支持,使得這條民生路從正式謀劃到硬化完成,僅僅用了3天的時間就交付完工。
新修好的南環路進村道路,全場600米,最寬處為7米,最窄處有6米,全線安裝太陽能路燈20盞。考慮到路基較高,為方便村民從進村路上下到路邊耕地栽種,在設計施工時,還專門在路兩邊預留了路口和臺階,方便村民到道路兩旁農田進行耕作。“現在道路寬了,路燈也安上了,晚上出來遛個彎、散散步,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村民王立慶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目前,村委會大院改造提升項目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中,考慮到村委會和村主路連接部分,坡高急陡,地勢起伏較大,房屋容易遮擋視線,雙方交匯車輛時經常刮碰。村里打算將此處重新規劃,一部分拓寬連接主街道交匯處,減少交通事故發生,一部分改建成花園廣場,方便村民日常休閑游玩。這項不久后即將完工的又一民生項目,讓村民們又充滿了新的期待,“咱們村里的好事真是一件接著一件啊!”村民們笑呵呵地議論著。
談到村莊未來的發展,王玉明信心滿滿地說,除了修建進村路和村委會改造項目,還計劃充分利用進村口金角銀邊,打造進村口新地標、游園小品,在路旁栽種喬灌花草,增設長城墻,讓村莊整體面貌提檔升級。同時將充分挖掘傳統古建筑王家大院的人文歷史和資源優勢,發展文旅產業,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彭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