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聚焦“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系人民生命健康。近年來,邯鄲市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增強醫療質量、提升醫療技術、改善醫療服務等工作,努力建設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上下內外就醫便捷、輻射中原經濟協作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奮力打造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供文明優質的醫療服務,讓市民更有“醫”靠。
為了讓衛生部門零距離傾聽公眾心聲,讓市民近距離了解醫院發展及醫療特色,7月7日,由市衛健委聯合邯鄲新聞傳媒中心·邯鄲晚報開展的“百姓看醫院”活動再次起程,走進邯鄲市中心醫院。當日早8時30分,本次活動邀請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群眾代表等30位市民代表共同開啟與醫院的親密之旅。
7月7日,邯鄲晚報“百姓看醫院”活動再次起程,來到邯鄲市中心醫院(東區),“零距離”接觸,實地參觀醫院的建設,真實感受醫院的醫療技術發展和系列便民措施,進一步感受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優質服務。
黨建引領,“醫”心為民促健康
參觀開始前,市中心醫院領導張學強、武一平、李書瑞、徐寶元、韓電旗、董清晨、李軍濤、宋利宏親切接待了市民代表。
該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張學強在活動啟動會上表示,黨的二十大對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醫院行風監督,改善群眾就醫體驗,是各級領導和基層百姓非常關心的大事,是加快構建高質量醫療服務體系,早日實現區域醫療中心,更好地為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的重要保障。他希望代表們通過此次參觀為醫院“問診把脈”,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共促醫院發展。
作為參觀代表,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邯鄲市委副主委王愛軍介紹了此次參觀代表成員,并表示能夠近距離了解醫院的“高精尖”技術感到既興奮又充滿期待。
邯鄲市中心醫院始建于1946年,是由王任重、孟夫唐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于戰火紛飛年代創建的紅色醫院,是當時冀南解放區根據解放戰爭的形勢需要建立起的軍地兩用醫院。醫院經歷了77年的發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今天已經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及康復、急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醫院始終踐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辦院宗旨和“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為人民群眾健康謀福祉、為學科建設發展謀創新、為健康邯鄲建設謀發展,為保障全市人民群眾健康做出了應有貢獻。
近年來,醫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衛健委關于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的戰略部署,承擔腫瘤治療中心、卒中中心、急危重癥救治中心、創傷中心、老年病診療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任務。目前,五大中心建設已初具規模,為邯鄲百姓的健康再筑一道防線。
今年,醫院神經內科、腫瘤外科、重癥醫學科、檢驗科、婦科、新生兒科等8個專業通過河北省重點專科、重點學科評審。
該院院長武一平說:“為了鼓勵各科室提升專業能力,我們鼓勵醫生外出學習、鼓勵新技術臨床應用,還制定了‘結識一位專家,引進一項技術,提升一個學科,造福一方百姓’的計劃,加大對新技術、新項目的引進。與此同時,為對疑難雜癥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科學的診療,我們整合資源成立了54個多學科協作專家團隊,為患者制定更加合理、更適宜的治療方案,用技術實力保障患者的健康。”
代表們表示,都有過在該院就醫經歷,當天以另一個身份走進醫院參觀,他們滿懷期待。
優化服務,打造百姓滿意醫院
在張學強、武一平、韓電旗等院領導陪同下,代表們最先參觀的是門診大廳南側的綜合服務中心。
走進醫院門診大廳,代表們被處處彰顯出的精神文明和人文關懷細節所溫暖。熱情的導醫服務、溫暖人心的愛心醫站、辦事“零跑腿”的綜合服務中心、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等一系列便民服務隨處可見,從線下排隊掛號到線上預約及繳費,讓老百姓從中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
2019年,該院在全市率先成立的綜合服務中心,目前已經開展了診斷書蓋章、慢特病蓋章、麻卡辦理蓋章等9項患者需求量大的業務。將原來分散在各科室各樓層的業務,集中在門診一樓大廳辦理,實現一站式就醫服務。市衛健委在該院舉辦現場觀摩會,在全市及各縣(市、區)醫療行業推廣此項舉措。
在門診大廳的東南角自助一體機前,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正在幫助一位老年患者掛號、繳費,自助一體機上超大字體的設置,十分周到。
張學強一邊為代表們展示一邊說:“門診作為我們醫院的窗口,是服務患者的第一站。我們‘一站式’服務窗口工作的護士,就是患者就診的一張‘綠卡’。患者來就診,我們就是他們的接待員、解惑員和陪診員。”
“就醫最怕找不著地兒、摸不著門兒。醫院打造的一站式服務中心,讓百姓就醫一站式解決,為醫院點贊。”群眾代表趙萍萍說。
看病少排隊,就醫少跑腿,流程不復雜,老人無需陪……這是當今社會很多患者就醫的渴望。患者的需求就是醫院努力的方向。近年來,市中心醫院不斷優化服務,打造百姓滿意醫院。
該院于2023年重啟名醫故鄉行活動,組建157支專家團隊,院領導帶頭、各專業專家回鄉義診送健康,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并將回家鄉、訪民情、辦實事落到實處。建立了“家庭醫護”平臺,整合醫院優質護理資源,為出院患者和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居家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家庭,并逐步探索出高質量“互聯網+護理服務”發展路徑。與此同時,市中心醫院還率先開通“互聯網+智慧醫院”,開設夜間門診和周末專家門診、專病門診、慢病患者服務崗,積極推進診間支付、微信支付、醫保電子憑證支付等,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診途徑。
提升技術,護航一方百姓安康
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就醫體驗是口碑,先進的醫療技術就是醫院的招牌。隨后,代表們參觀了醫院的特色科室。
在醫院病房大樓17層的老年病一科病區,代表們看到病區環境優雅,干凈整潔,溫馨舒適,病房配有獨立的衛生間、防滑地面、扶手、報警裝置、穩定家具等老年友好環境設施。
“人到老年病痛多。很多老年人常常同時合并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老年人身上又差異很大。如何維護老年人健康和疾病預防?”有代表問道。
“老年病科室成立于1982年,主要收治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等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患者。在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各種心律失常、急慢性心力衰竭、頑固性心衰、高血壓、肺栓塞、腦卒中以及呼吸衰竭、肺原性腦病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整體救治水平處于市內領先、省內先進,是河北南部醫院的著名科室。”武一平為群眾代表進行了解答。
近年來,該院東區以張紹義主任為首的老年病一科團隊和西區以陳樹杰主任為首的老年病二科團隊還圍繞老年腦血管、老年全科、老年營養、老年內分泌、老年心臟康復、老年安寧療護、老年綜合評估、老年康養、老年保健、老年延伸護理等方面開展工作,向患者提供心理、預防、保健等綜合服務。
ICU即重癥醫學科,擁有整個醫院先進的儀器設備,擁有復雜的生命支持手段,當然也擁有一批專業的醫護團隊。該院東區以王景梅主任帶領的重癥醫學科一病區與西區郭皓主任帶領的重癥醫學科二病區,合力共筑百姓的健康防線。當群眾代表走進該科室參觀時,感嘆聲此起彼伏:“這就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
ICU主要負責各種外科手術的術后監護工作以及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工作,即通過嚴密的觀察、及時有效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使病人在短時間內脫離危險,恢復健康。
醫院的ICU成立于1996年,有東、西兩個病區,是我市規模大、設施完善、醫療技術先進的重癥專業病區,實行封閉式和陪護式兩種管理模式。每床配有旋轉吊臂吊塔系統、床旁動態中央監護系統、床旁微量泵及輸液泵注射系統、有創呼吸機等標準現代化搶救醫療設備。
隨后,代表一行還參觀了該院的體檢中心等特色科室。
張學強介紹道,李軍華主任團隊依托全院各專業專家的綜合實力,帶領健康體檢團隊致力于百姓健康。百姓的“健康夢”不只是在看病、治病,健康管理尤為重要。該院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健康體檢中心是“全國健康管理示范基地”“邯鄲市健康體檢質量管理與控制中心”“邯鄲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邯鄲市體檢中心”的掛靠單位。
記者了解到,邯鄲市中心醫院的每一個專業都在圍繞“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不斷創新。
近年來,市中心醫院領導班子圍繞“健康邯鄲”的主旋律,以“中心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學科建設和業務能力提升。該院東西兩區腫瘤專業有5個科室、神經內科專業有5個科室、心內科專業有5個科室,普外專業有11個科室、神經外科有5個科室、婦科有4個科室,2個新生兒科、2個產科,2個急診外科、3個胸外科等,多學科會診、多專業聯合攻關,相繼通過多項國家級驗收。
邯鄲市中心醫院口腔醫學中心是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口腔頜面外科專科聯盟單位、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醫學數字技術研究與應用聯盟單位、省級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市級口腔重點學科。
該院生殖醫學科盧靜主任團隊2016年以來突破了凍融胚胎健康男嬰出生技術、兩卵子激活“試管嬰兒”成功妊娠等10余項難關,多項不孕不育診療技術的開展,造福了許許多多患者。
產一科主任馮海芹介紹道,該科室不斷開發新技術新項目,包括產后快速康復技術和臀位外倒轉術,讓孕產婦得到更好的就診治療和生育體驗,塑造醫院和科室的品牌效應,基本實現了“生孩子不疼”的目標,成為現在很多孕婦入院的生育首選。
胸外二科護士長譚雪敏告訴記者,醫護同行,我們率先將加速康復理念應用于圍術期患者的臨床實踐,術前應用超前全程多模式鎮痛,術中秉承微創理念,縮短術前禁食水時間,術后無不適即可進食飲水,2-4小時就可下床活動。通過一系列優化措施,讓患者術后在無痛、舒適狀態下度過,一般術后3天左右拔管即可出院。這項實踐在省內乃至國內都處于領先水平,成為全國首批加速康復示范病房。
該院遠程會診平臺是醫院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實現分級診療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信息化手段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不斷擴大醫療業務輻射范圍,發揮遠程醫療服務作用,真正做到了讓醫療資源下沉,讓基層患者不出縣城就可以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與此同時,醫院與301醫院、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20多家國內頂級醫院開通了遠程會診,為來醫院就診的疑難重癥患者提供對上遠程醫療服務。遠程會診中心上可“求援”,下可“指導”,實現了讓百姓在家門口治好病的愿望。
共話發展,托起百姓的“健康夢”
兩個多小時的參觀中,張學強、武一平等院領導班子全程陪同,這讓代表們看到院領導對醫院未來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參觀完后,張學強、武一平等院領導班子成員與市民代表們面對面進行了座談。大家暢所欲言,交流內容廣泛。院領導班子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始終耐心地傾聽大家的心聲,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都一一給予回復。他們親民的態度給代表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醫院與北京、天津多所大醫院實現了對接,以后有了大病不用再往外地跑了,心里更有安全感了。”群眾代表趙繼英在發言中說。
群眾代表付雙會說:“醫院各科匯聚更多優秀人才,帶動科室快速發展,醫院引進了很多先進的醫療設施,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群眾代表柳云貴說,他在參觀活動中深深感受到,醫院黨委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方法,把黨建工作與醫院發展相結合,與醫院文化建設深度融合,守護邯鄲百姓健康。
市政協委員牛武兵用“務實、扎實、真實”三個詞總結了此次參觀感受。他說:“通過參觀,我看到中心醫院工作沒有花哨,強抓醫療技術、醫療服務,扎實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委員張亞甫對醫院“高精尖”的醫療技術和設備、“醫心為民”的便民服務點贊,尤其讓其印象深刻的是醫院組織專家團隊下鄉義診,為基層群眾送去了優質的醫療資源。他希望,醫院能進一步加強公益健康知識講座,讓健康生活理念更深入人心。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邯鄲市委副主委王愛軍參觀后對醫院先進的醫療技術、優質的醫療服務水平等表示贊揚。他感受到醫院在全市醫療健康事業發展中的帶頭作用。他建議醫院加大專業分院建設,引進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專業的醫療人才,讓百姓實現家門口“看好病”“治好病”的愿望。
最后,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張學強表示,這項活動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目前中心醫院處于疫情過后的特殊時期、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特殊時期,以及醫療體制改革的特殊時期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特殊時期,盡管醫院的發展比較迅速,但是必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市民代表給我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我們醫院黨委一定會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把代表們提出的意見進行研究并整改落實,以此推動我們醫院進一步快速發展,以實際行動托起邯鄲百姓的“健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