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高位截癱,只能依靠輪椅出行。她,小學沒有畢業,用三年時間自學完初中高中全部課程,搖著輪椅考進了北京大學。她,成為北京大學百年歷史上第一位殘疾人女博士。她,以信念為腿、堅強為腳,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是河北殘疾人的優秀代表。她就是河北工程大學副教授——郭暉。”
10月10日晚,河北省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邯鄲體育中心隆重舉行,河北工程大學副教授郭暉受邀參加了開幕式,以上這段話,便是開幕式上的情景劇《奮斗有我》中兩位主持人對郭暉的介紹詞。
10月10日,河北省第十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邯鄲體育中心舉行。圖為北大百年歷史上第一位殘疾人女博士郭暉與演員一同表演情景劇。
在《奮斗有我》中,郭暉深情鼓勵場景中的男孩:“孩子,加油!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心中有夢想,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我們的成長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心與全社會的關愛。我們都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共享者。我們要對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說:謝謝你!”
回憶過去 百折不撓
在邯鄲體育中心的一處休息室里,郭暉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郭暉是一位邯鄲姑娘,父母都是高校的普通職工。1981年,11歲的郭暉正在讀五年級,不小心扭傷了左膝關節,結果由于幾家醫院的錯誤治療,成了高位截癱。從五年級開始,郭暉在無奈之下只好輟學,高位截癱的她只能仰躺在床上,連翻身的能力也沒有。
“我不是自己愿意自學,是被迫選擇了自學。”郭暉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無奈。從1981年輟學治病,到1985年手術完成,臥床不起的郭暉只能選擇在家自學,并自學完了初高中的全部課程。
由于當時的高考只有在校生可以參加,郭暉并沒能如愿參加高考。第二年,在一位哲學老師的建議下,郭暉參加了一個自考培訓班,打算參加高自考,報考英語專業。
最終,郭暉如愿在1993年拿到了英語專業的專科畢業證,隨后她繼續求學,在1998年成功拿到英語專業的本科畢業證與學士學位,在2002年成功拿到山東大學英語專業的碩士學位,在2003年7月被錄取為北京大學英語專業的博士生,從此被稱為搖著輪椅上北大的人。2008年畢業后,郭暉來到河北工程大學任教,又在2013年1月接到了來自哈佛大學的訪學邀請,從此她公費前往哈佛大學進修,直到2014年7月又回到了邯鄲。
展望未來 實現自我
“今天來到體育中心,我是真的為我們經濟的發展以及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感到興奮,看到本次省殘特奧會在邯鄲舉辦,感覺特別高興。”在問到參加本次開幕式的感想時,郭暉對記者感嘆道。郭暉表示,自己從小在邯鄲長大,小時候覺得市里的體育場就已經很大了,但這次來到體育中心排演時,不禁感嘆場館的宏偉,各種技術設備的先進。“自從回了邯鄲,感覺哪都不一樣了,變化真的太大了!”郭暉興奮地說。
“回來沒兩年,我就發現邯鄲為方便殘疾人而增添了許多設施,例如人行道上的斜坡、無障礙電梯、更多的盲道等等。”郭暉告訴記者,坐輪椅上下人行道時,并不一定總有人愿意幫忙抬、能夠抬得動,但是一個斜坡,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諸如此類的細節,便利了殘疾人的出行與生活,也體現了對殘疾人的尊重。“我去有些機構辦事,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下,我打個電話他們會下來,這確實體現了對殘疾人的關愛。有物理的障礙,沒有心里的障礙。”
“我不想成為社會和家庭的負擔。”談到自己的經歷時,郭暉感慨地告訴記者,殘疾就像個人的一場地震,遇到災難,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成為一個廢人、一片廢墟,而是要像救災一樣,盡自己所能去彌補災難帶來的損失與傷害。“很多人剛剛受到沖擊時會很絕望,但是我們一定要學會重建自我。就好比地震之后,也未必就是一片廢墟,也許有的地方還是完好的,有的地方把廢墟清除后還可以重建,我們要把傷害降到最低,然后想辦法重建。對于我們個人來說,也許傷了胳膊,但腿還是好的,腦袋還是好的,還是可以重新學一門技能,重建自己的生活。”
對于本次省殘特奧會,郭暉表示,希望殘疾人能把握好這個良機,實現自己的夢想;希望殘疾人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通過自身努力,盡最大可能實現自我價值。“我自己就是殘疾人的一員,我衷心希望殘疾人的生活能更加美好。”郭暉說,這種活動的舉辦,一方面讓殘疾人更加自信,另一方面讓更多健全人能夠愿意走入關愛殘疾人的活動中。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王易/文 李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