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社區“紅·新鋒”服務驛站。
外賣員在驛站里休息。
六一社區百家尋呼臺。
社區法律顧問正在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
社區志愿者為居民檢查采暖設施。
本報記者 李璇
“住在這里,真的很幸福。”家住百家村街道六一社區的李花蘭笑著說。“我們的社區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社區干部傾聽我們的心聲、了解我們的訴求,在家門口就能解決我們的急難愁盼。”
這是群眾對百家村街道堅持“把服務送到居民心坎上”工作的直觀感受。近年來,該街道圍繞便民服務,停車、供暖等群眾關注的堵點、重點難題,發揮社區黨組織凝聚、引領、組織作用,動員廣大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探索實踐“黨建引領+多元服務”模式,培樹了“百家尋呼臺”“紅·新鋒”等特色黨建品牌,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探索了一條百家路徑。
A
共建
構筑基層治理“四梁八柱”
“您好,這里是百家尋呼臺,請問需要什么幫助?”一大早百家樂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尋呼臺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我要反映下,我在咱們轄區內某飯店做服務員,老板以各種理由惡意欠薪。”收到打工人劉女士的求助,社區工作人員放下電話,立刻出發到飯店與老板溝通,普及法律知識,當日就給劉女士結清了薪水。
百家樂園小區轄25棟樓、5336戶、約1.5萬名居民,這樣一個龐大的小區,如何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積極幫助群眾解決問題,需要動動腦筋。因此,百家尋呼臺應運而生。
“平時看得到人,有事找得到人,讓居民感覺既踏實又方便!現在,大家都習慣了有事來百家尋呼臺,一般能解決的當天就解決了。”百家樂園社區書記康瑞虹說。
從搭建的那天起,百家尋呼臺就成了社區第一時間對需要幫助的居民伸出援助之手的“方便之所”,解決的不只是家門口的“小問題”,還有“大麻煩”。
百家樂園小區有1321戶居民一直在使用臨時電,沒有整改到位。今年4月,由于電壓不穩,造成上百戶居民電器損壞,損失高達30多萬元。受損居民紛紛通過百家尋呼臺反映問題。社區黨支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此,社區聯系物業、開發商進行多次協商,制定賠償方案。10月底,社區正式電改造全面完成,居民、底商全部用上了正式電。
今年以來,百家村街道通過百家尋呼臺收集社情民意349件,受理群眾訴求567件,辦理社區事務916件,居民投訴率同比下降45%,辦結率和居民滿意率均達100%。
這百分百滿意率的背后,是百家村街道158名網格員的努力。百家村街道創新實施“867”工作模式,即八個渠道廣收集、六社聯動聚合力、七色管理強治理、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平臺,構建“線上+線下”網格式服務體系,整合轄區資源力量,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實現一臺受理、多方呼應、暖心服務,做到需求呼聲最廣收集、資源力量最大整合、效果作用最強發揮,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通過這樣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的方式,讓居民的呼聲在家門口就被記錄、解決,實實在在地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接下來,百家村街道將在29個小區全面鋪開百家尋呼臺,實現區域全覆蓋。
B
共享
繪就幸福社區“同心圓”
臨近中午,美團配送員王雪花利用外賣訂單間隙來到位于利民苑小區門口的六一社區“紅·新鋒”服務驛站,喝口水、歇歇腳,與社區負責人交流最近在轄區的見聞。
在這里,飲水機、常用藥品、各類書籍等一一擺在顯眼的位置,工作人員的微笑常掛臉上。“每天晨會我們都在這里開,不僅環境很好,工作人員熱情,而且提供了學習的地方,讓我們可以有時間就充充電。”王雪花說,“今年我還加入了‘隨手拍’活動,遇見翹起的井蓋、裂開的墻縫,我都隨手記錄下反饋給社區工作人員。”
這是外賣配送員、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擔任社區治理“合伙人”,為居民服務的一個縮影。據了解,復興區百家村街道有600余名新業態從業人員,新就業群體根基厚實。為進一步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構建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百家村街道積極培育“紅·新鋒”黨建品牌,帶動他們融入基層治理,努力將城市“活躍地帶”打造成黨建“堅固堡壘”。
今年,百家村街道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百家輕騎兵”志愿服務隊,發揮新就業群體走街串巷“移動探頭”作用和直接服務群眾的優勢,組織參與到文明實踐、平安建設、社會治理等工作中。“快遞物流小哥”們從“服務對象”變身為“治理力量”,肩負起“流動網格員”“平安巡查員”“文明宣傳員”等角色,為新就業群體賦能“新力量”,成為社區基層治理的“前哨兵”。
自服務隊成立以來,反饋解決基層治理問題200余個,開展順手捎帶、義務跑腿等微善舉,80余名外賣、快遞小哥以“隨手拍”助力文明城市建設。成立黨員網約車“新鋒愛心車隊”,開展“愛心順風車”等公益助行活動,中高考期間完成免費護航170余人次。
“為了實現‘雙向奔赴’,我們定期會組織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領域開展各類暖心活動。比如,邀請法律顧問,為他們在線免費提供普法宣傳、法律援助和糾紛調解等服務,還有我們會常態化提供心理疏導、健康體檢、聯誼交友等服務。”六一社區負責人韓雪瑩說。
作為六一社區的法律顧問,岳臨對記者說:“新就業群體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用工糾紛、交通事故等涉法問題,瞄準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法治需求,我們通過社區了解到他們的所需所求,為他們出謀劃策,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
溫馨的港灣、用心的服務,組織凝“新”、服務暖“新”、管理用“新”、時刻傾“新”,不斷擴大黨建“朋友圈”,百家村街道正在積極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社區,共享社區。
C
共治
當好社區服務“大管家”
“自從小區安裝了電梯后,上下樓方便多了,尤其是我們老年人,再也不用消耗體力爬樓梯了。”家住五一八社區的馬立新連連點贊。
然而談起加裝電梯的過程,就免不了鄰里糾紛。這其中,小小“居民議事廳”發揮了大作用,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涉及車棚改造、文明養犬、安裝充電樁等問題,我們都會定時發起‘議事行動’解決。”五一八社區負責人馬艷梅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專門議事廳,邀請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樓棟長、居民代表等,一起把問題“攤開”來講。
近期,居民反映供熱故障較多,熱力供熱服務熱線繁忙,居民家里供暖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等問題。經“居民議事廳”商議成立供熱服務臺,首先居民遇到供熱問題可以先給社區報備登記信息,社區第一時間聯合物業工作人員入戶查找問題協助解決,幫忙放氣放水,檢查閥門是否正常開啟。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統一把信息報到熱力站,再由專業熱力師傅上門維修,這樣不僅方便了居民,更縮短了等待維修的時間。
“家里有老人有小孩,這下不害怕被凍著了。”家住利民苑小區的馬東摸著溫暖的暖氣片,對社區工作效率豎起了大拇指。
社區是“小社會、大家庭”,社區干部是“小職務、大管家”。小區議事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及時避免了矛盾升級,又推動群眾幸福感“原地升級”。
“為了能夠增強居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把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動能和質效,堅持匯聚多方共治合力,我們還將有一技之長的黨員群眾聚合組建起來,及時有效提供便民利民服務。”百家村街道組織委員說。
志愿者孫紅兵是“能人先鋒隊”一員,多年來,一直義務為小區居民解決矛盾糾紛,充當能人調解員。
“有困難找‘能人’,居民一起共同治理小區,也是構建新時代和諧社區的時代要求。”孫紅兵經常和其他志愿者分享自己的感受。
用好黨建“傳家寶”,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百姓幸福指數提升、基層治理面貌改善絕非一日之功,唯有一刻不停加強黨建引領、創新工作方法、擦亮基層治理品牌,用心用情回應百姓訴求,才能讓社區治理有‘溫度’,居民生活有‘質感’。”百家村街道黨工委書記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促進基層黨建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切實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決居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爭取把關心關愛送到每個居民的心坎里,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版照片由劉學維 李靜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