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省始終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堅持鄉村振興、交通先行,以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按照“強基礎、促轉型、提效能、增動能、優服務、保安全、樹標桿”的發展思路,加快建成安全便捷、服務優質、治理高效、美麗文明的現代化農村交通運輸體系,助力全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今年以來,鶴壁市圍繞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總目標,以全面推行“路長制”為抓手,多措并舉扎實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近日,全省“四好農村路”暨旅游公路建設推進會在汝陽召開,貫徹落實全國“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已全面展開部署。會上,鶴壁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華忠就如何創新舉措、完善機制、推動“路長制”落細落實作了典型發言,取得良好反響。
創新機制
完善農村公路治理體系
據了解,為推進農村公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并從完善管養政策機制、強化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動“路長制”規范有效運行。市政府先后印發了《濮陽市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濮陽市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農村公路“路長制”目標任務、組織體系、工作職責、保障措施等內容,細化各級路長工作職責,進一步確定路長責任清單和部門責任邊界,基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行業指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農村公路治理格局。
精細管理
構建農村公路責任體系
據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華忠介紹,自“路長制”工作推行以來,我市著力構建市、縣(區)、鄉(鎮、辦)三級路長責任體系,為全市公路管養工作上水平、上臺階找到了“金鑰匙”。各級路長職責明確,實行總路長統一領導、各級路長分工負責的機制,上下聯動、全員參與、精細管理,確保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工作有效落實。
部門聯動
提升農村公路管養成效
現行“路長制”打破了之前鄉村公路由一個部門負責的管理模式,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據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農村公路科杜晨銘介紹,目前,鶴壁市“四好農村路”工作實行縣(區)政府為主導,交通、公安、財政、規劃、環境等部門聯動的管理模式。通過“巡查—處置—督查—通報”管理流程,由各級路長定期巡查,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及交辦的事項,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能職責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置,實現了農村公路從行業單一管理向多部門多方協同治理的轉變,為及時解決農村公路管養問題、路產路權保護、應急管理等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網格管理
破解農村公路管養難題
鶴壁市農村公路鄉道和村道里程長、覆蓋面廣,是農村公路管養的難點。為解決這一難題,鶴壁市進一步擴大公眾參與度,采取“一長、二員、三動、四格”的工作方式,對鄉道、村道全面啟動網格化管理,廣泛吸納農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有效解決農村公路監管不到位、養護不及時等問題。網格化管理模式將農村道路管養問題發現在基層、解決在基層,政府引導群眾共同打造“建養并重、規范化、精細化、全覆蓋”的農村公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群眾參與感和滿意度。
嚴格機制
確保“路長制”有效落實
通過在縣、鄉道的醒目位置設立路長公示牌,公示每條公路的路長、路長工作職責、責任路段、目標任務、監督舉報電話等內容,自覺接受廣大群眾監督;在道路沿線村莊、公路驛站等場所張貼宣傳海報;廣泛利用線上渠道,通過“路長制”工作宣傳片、廣播電視和其他媒體開展宣傳,營造良好氛圍,提高全社會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的關注度,全面規范社會監督工作;通過科學的獎懲機制進一步激發“路長制”活力,助推“路長制”在濮陽落地生根。
目前,全市五縣中范縣、南樂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濮陽縣、清豐縣、臺前縣為省級示范縣,實現了國家級、省級示范縣全覆蓋,鶴壁市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國家級市域創建突出單位。“下一步,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擦亮濮陽農村公路‘路長制’新名片,打造內通外暢、管養到位、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路網體系,全面提升‘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水平,為助力全面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張華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