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樹有雪有游園,玩兒累了還能到淇河書屋看看書,可美了。”12月26日,帶著孫子在積善園玩耍的鶴壁市山城區湯河橋街道的何女士說。
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山城區園林綠化中心開拓思路、創新方法,著力打造潔凈、多彩、生態、文明、安全、和諧、宜游的城市公園環境,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山城區秉持節約理念,在中心城區和黃金地塊,拆違植綠、破硬增綠、見縫插綠,新建提升60余個游園,在建設中融入山城獨特歷史文化,彰顯紅色元素、善行元素、工業元素,實現“口袋游園”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讓居民盡享“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態福利。同時,依托游園集聚效應,積極實施“公園+”模式,將健身、服務、書香、智慧等融入游園建設,激活城市微空間,使游園建設成為山城品牌。
在城市公園提升改造工作中,山城區對楓嶺公園、向上園、積善園等游園進行改造升級,增設座椅、兒童游樂設備、乒乓球臺等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游客體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城區以建設品質內涵新山城為出發點,立足“園林之城、生態之城、宜居之城”建設目標,按照“兩線兩廊八景六十園”的總體思路,積極打造“綠水繞東城,西山映彩霞”的山城美景。
加強精細化管理,對公園游園的黃土裸露區域補植麥冬草、紅葉石楠、金葉女貞、大葉黃楊等,消除黃土裸露面積5萬平方米。下足“繡花”功夫,對公園綠地全部實行精品化、常態化、專業化管理,持續做好修剪、病蟲害防治、澆灌等養護管理工作,確保良好景觀效果。
加強公園游園綠地管理,對公園游園的苗木進行噴藥施治,完善苗木更新、增加園林小品景觀、修整基礎設施等。累計栽植麥冬草2000余平方米、大桶石楠2000株、叢生五角楓185株,噴灑藥水15噸。
實施楓嶺公園西山南部山體綠化改造,建設觀景平臺,種植彩葉豆梨、梅花、南天竹等植物,打造“楓橋夜泊”“踏雪尋梅”等節點景觀,實現春看梨花飛雪、夏倚碧樹成蔭、秋賞漫山紅葉、冬品臘梅傲寒的四季景觀。
“我們將持續加大管理力度,努力把山城區建設成更有品相、更有品位、更有品質的大美公園城市,構建三季有花、四季常綠、五彩斑斕的美麗畫卷,為市民營造舒適、優美的公共綠色活動空間。”山城區園林綠化中心負責人說。